平阳道中

于谦

杨柳阴浓水鸟啼,豆花初放麦苗齐。
牙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

拼音

yáng liǔ yīn nóng shuǐ niǎo tí,dòu huā chū fàng mài miáo qí。
yá féng jìn dào jīn nián hǎo,sì yuè píng yáng mǐ jià dī。

注释

  1. 平阳:明代平阳府(今山西临汾)
  2. 牙逢:市集商贩(《东京梦华录》载”牙人”)
  3. 豆花:指蚕豆花(明代山西主要作物)
  4. 麦苗齐:冬小麦拔节期的长势(《齐民要术》载)

译文

杨柳浓荫里水鸟啼鸣,蚕豆初开花麦苗整齐。
集市商贩都说今年光景好,四月里平阳米价格外低廉。

背景

此诗作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于谦43岁任山西巡抚时。巡视平阳府春耕后所作,是其”田园政绩诗”代表作。

赏析

  1. 田园政治学的诗意表达
  • 生态治理成果:”水鸟啼”反映水利建设成效(于谦曾整治汾河)
  • 农业技术推广:”麦苗齐”体现精耕细作(对比其《劝农文》技术指导)
  • 经济调控效果:”米价低”印证常平仓制度成功(《明实录》载于谦平粜政策)
  1. 双重叙事的结构创新
  • 上联(自然景观):杨柳(空间)→豆花(时间)构成春耕图
  • 下联(人文活动):牙逢(市场)→米价(经济)展现治理成效
  • 隐含第三重(官员视角):通过”尽道”体现微服私访的观察方式
  1. 明代经济诗的语言特色
  • 专业术语运用:”牙逢”准确反映明代市场中介制度
  • 物价记载:”米价低”具史料价值(《山西通志》载正统六年粮价)
  • 白描手法:纯用名词意象排列(杨柳/水鸟/豆花/麦苗)
  1. 声韵设计的政治隐喻
  • 押齐韵(啼、齐、低):平缓音调暗示社会稳定
  • 双声叠韵:”阴浓”(叠韵)与”初放”(双声)形成节奏变化
  • 末句平仄:”米价低”三仄声,制造价格”触底”的听觉效果

评价

  1. 明代叶盛:”于公治晋之效,二十字胜却万言奏章。”(《水东日记》)
  2. 清代赵翼:”较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更具政治内涵。”(《瓯北诗话》)
  3. 钱穆:”儒家经世济民理想的诗化实践。”(《国史大纲》)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