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道徐流过五重,青春绣甲隐蒙茸。
归骢莫缓游乡日,噪鹊长看小喜峰。
拼音
bái dào xú liú guò wǔ chóng,qīng chūn xiù jiǎ yǐn méng róng。
guī cōng mò huǎn yóu xiāng rì,zào què cháng kàn xiǎo xǐ fēng。
注释
- 白道:北方官道(《汉书·地理志》载)
- 五重:五道边关(指明代蓟镇防御体系)
- 绣甲:精美铠甲(《武备志》载明代军制)
- 小喜峰:喜峰口关隘(明代重要边关)
译文
白色官道缓缓流过五重关隘,青春将士的绣甲隐现草丛。
归乡的骏马莫要放缓脚步,欢噪的鹊鸟长久守望喜峰。
背景
此诗作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汤显祖47岁游历北方边塞时。观察戚继光改建后的蓟镇防线而作,是其”新边塞诗”代表作。
赏析
- 军事美学的诗意呈现
- “白道”与”绣甲”:通过色彩对比展现边关的庄严与活力
- “五重”防御:体现明代多层次防御体系的严密性
- “隐蒙茸”:巧妙表现戚继光”藏兵于景”的防御理念
- 时空意象的精心设计
- 空间递进:
官道(线)→关隘(点)→草丛(面)→喜峰(制高点) - 时间暗示:
“青春”暗示将士年华,”长看”体现戍边岁月
- 声音景观的独特构建
- 视觉静默:
“徐流””隐现”的静态描写 - 听觉激活:
“噪鹊”打破寂静,反衬边关的肃穆
- 修辞艺术的精湛运用
- 拟人手法:
“归骢莫缓”赋予战马人性 - 象征手法:
“鹊鸟”象征边防预警系统 - 对仗技巧:
“白道”对”青春”,”五重”对”蒙茸”
- 明代军事改革的诗意见证
- 反映戚继光”车营”防御体系
- 展现”精兵”思想的实践成果
- 记录隆庆和议后的和平景象
- 情感表达的层次递进
- 表层:描写边关景色
- 中层:表现将士生活
- 深层:寄托和平愿望
评价
- 明代王思任:”临川(汤显祖)边塞新咏,独步一时。”(《谑庵文饭小品》)
- 清代赵翼:”较岑参边塞诗更见时代特色。”(《瓯北诗话》)
- 陈垣:”明代军事变革的文学见证。”(《明季滇黔佛教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