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轼长嘶动石门,时艰满目几消魂。
非干冀北空群久,羁靮年来苦渐繁。
拼音
fú shì cháng sī dòng shí mén,shí jiān mǎn mù jǐ xiāo hún。
fēi gān jì běi kōng qún jiǔ,jī dí nián lái kǔ jiàn fán。
注释
- 伏轼:俯身车辕(《史记·魏公子列传》典)
- 石门:河北石门驿(明代九边要冲)
- 冀北空群:伯乐相马典故(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 羁靮:马缰绳(代指军务束缚)
译文
俯身车辕听战马长嘶震石门,时局艰难满眼萧索几欲断魂。
非因冀北没有良马久矣,实为年来束缚日益加深。
背景
此诗作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戚继光48岁任蓟镇总兵时。巡视边防夜宿石门驿所作,反映张居正改革时期的武将困境。
赏析
- 双关艺术:”冀北空群”既指战马匮乏,又喻人才埋没
- 听觉意象:”长嘶”的战争预警与”消魂”的心理反应
- 政治隐喻:”羁靮”暗讽文官集团对武将的掣肘
评价
- 明代王世贞:”二十八字道尽隆万间边将之痛。”(《弇州山人续稿》)
- 清代赵翼:”较李广’难封’之叹更见制度批判。”(《瓯北诗话》)
- 陈寅恪:”明代重文轻武政策的诗史见证。”(《柳如是别传》)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