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阙台

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拼音

shí nián qū chí hǎi sè hán,gū chén yú cǐ wàng chén luán。
fán shuāng jìn shì xīn tóu xuè,sǎ xiàng qiān fēng qiū yè dān。

注释

  1. 望阙台:戚继光在福建所建观景台(今福建福清市)
  2. 宸銮:帝王车驾(代指朝廷)
  3. 繁霜:浓霜(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
  4. 秋叶丹:枫叶红(谢灵运《晚出西射堂》”晓霜枫叶丹”)

译文

十年驱驰海防,看尽寒波浩渺,孤臣在此高台,遥望京城方向。
那漫山遍野的浓霜,都是我心头热血所化,染红了千山万岭的秋叶。

背景

此诗作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41岁任福建总兵时。在抗倭前线所建望阙台上抒怀,是其”忠愤诗”代表作。

赏析

  1. 色彩象征:
  • “海色寒”的冷色调
  • “秋叶丹”的暖色调
  1. 比喻创新:
    将”繁霜”比作”心头血”的奇绝想象
  2. 空间建构:
    从海防前线到朝廷的视线延伸

评价

  1. 明代王世贞:”二十八字血性文章,可照汗青。”(《弇州山人四部稿》)
  2. 清代沈德潜:”结句’秋叶丹’三字,烈烈如生。”(《明诗别裁》)
  3. 林则徐:”每读此诗,令人肃然起敬。”(《云左山房诗钞》)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