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三千里,舟行二月余。
壮颜随日减,衰鬓受风疏。
蔓草须句国,浮云少昊墟。
愁心如汶水,荡漾绕青徐。
拼音
kè lù sān qiān lǐ,zhōu xíng èr yuè yú。
zhuàng yán suí rì jiǎn,shuāi bìn shòu fēng shū。
màn cǎo xū jù guó,fú yún shǎo hào xū。
chóu xīn rú wèn shuǐ,dàng yàng rào qīng xú。
注释
- 南望:山东南旺(元代运河枢纽)
- 须句国:春秋小国(今山东东平)
- 少昊墟:少昊氏遗址(今山东曲阜)
- 汶水:大汶河(山东主要河流)
- 青徐:青州与徐州(山东、江苏古称)
译文
漂泊在外三千里,乘船已过两月余。
壮年容颜日渐老,稀疏鬓发任风吹。
荒草淹没古须句国,浮云笼罩少昊废墟。
愁绪如那汶河水,悠悠荡荡绕青徐。
背景
此诗作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刘基46岁北上大都(今北京)途中。因运河闸口管制滞留南旺时所作,是其”羁旅诗”代表作。
赏析
- 时空对照:
- 空间:三千里(宏阔)→二月余(漫长)
- 时间:壮颜(往昔)→衰鬓(当下)
- 意象组合:
- 自然意象(蔓草/浮云/汶水)
- 历史意象(须句国/少昊墟)
- 情感表达:
羁旅之愁与历史沧桑感的交织
评价
- 明代宋濂:”‘衰鬓受风疏’五字,道尽行役之苦。”
- 清代沈德潜:”结句比兴,得风人遗意。”
- 《四库提要》:”青徐汶水之思,实开明初怀古先声。”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