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迢迢,微风不兴。
六合无氛,银河欲冰。
月流素波,星回玉绳。
孤坐不寐,忧思相仍。
壮年已谢,昔非莫惩。
如彼老马,心念超腾。
道路崎岖,励不可能。
俯拨红炉,仰剔青灯。
欲与晤语,谁其我应?
拼音
chūn yè tiáo tiáo,wēi fēng bù xīng。
liù hé wú fēn,yín hé yù bīng。
yuè liú sù bō,xīng huí yù shéng。
gū zuò bù mèi,yōu sī xiāng réng。
zhuàng nián yǐ xiè,xī fēi mò chéng。
rú bǐ lǎo mǎ,xīn niàn chāo téng。
dào lù qí qū,lì bù kě néng。
fǔ bō hóng lú,yǎng tī qīng dēng。
yù yǔ wù yǔ,shuí qí wǒ yìng?
注释
- 迢迢:漫长。
- 六合无氛:天地间无尘雾,指夜空澄澈。
- 银河欲冰:形容星光冷冽如冰。
- 玉绳:星名,泛指星辰。
- 昔非莫惩:过去的错误无法挽回(典出《诗经·小雅》)。
- 老马:化用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晤语:面对面交谈。
译文
春夜漫长,连一丝微风都不曾吹起,
天地间澄澈无尘,银河仿佛要凝结成冰。
月光如素练般流淌,星斗似玉绳回旋缠绕。
我独自枯坐难以入眠,忧思不断涌上心头。
壮年时光已然逝去,却未能及时纠正过往的过错。
就像一匹识途的老马,心中仍渴望奔腾驰骋,
可前路崎岖难行,纵使勉力也难再逞英豪。
低头拨弄红炉中的炭火,抬头挑亮青灯的灯芯,
想要找人倾诉心声,可又有谁能与我应答?
背景
此诗作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刘基61岁,因胡惟庸排挤而辞官归隐。诗中“老马”“崎岖”之叹,暗喻其虽怀济世之志,却遭政治打压的困境,是晚年“孤愤诗”代表作。
赏析
- 意象运用:
- 自然意象(冰河、素月)→ 孤寂清冷的氛围。
- “老马”喻烈士暮年,“红炉”“青灯”强化独处之景。
- 情感层次:
- 由夜静(写景)→ 忧思(抒情)→ 壮志难伸(议论)→ 孤独无应(高潮)。
- 语言特色:
- 四言为主,间以五言,短促有力,如叹如诉。
评价
- 明代李东阳:“悲凉激楚,得《离骚》遗意。”
- 清代沈德潜:“‘谁其我应’四字,写尽英雄失路之悲。”
- 《四库提要》:“词简而旨永,明初四言绝唱。”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