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深在碧山空,涧壑才堪侧步通。
芋栗一园秋计足,僮奴百指治生同。
短墙甃石牢牵荔,薄酒盈坛共转筒。
我欲相随卜居去,此身一脱花尘红。
拼音
yǐn jū shēn zài bì shān kōng,
jiàn hè cái kān cè bù tōng。
yù lì yī yuán qiū jì zú,
tóng nú bǎi zhǐ zhì shēng tóng。
duǎn qiáng zhòu shí láo qiān lì,
bó jiǔ yíng tán gòng zhuǎn tǒng。
wǒ yù xiāng suí bǔ jū qù,
cǐ shēn yī tuō huā chén hóng。
注释
- 碧山空:青翠幽静的山中
- 侧步通:仅容侧身通过的小路
- 芋栗:芋头和栗子,指基本生活所需
- 百指:十人(一人十指)
- 甃石:用石块砌筑
- 牵荔:牵引薜荔藤蔓
- 转筒:指酿酒
- 花尘红:繁华红尘
译文
隐居在青翠幽深的山中,涧谷小路仅容侧身通行。
一园芋头栗子足够秋收,十位僮仆共同劳作生活。
矮墙用石块砌成,牢固地牵引着薜荔藤,薄酒盛满酒坛一起酿造。
我想要追随在此定居,从此脱离那繁华红尘。
背景
此诗作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唐寅经历科场案后,逐渐转向隐逸生活。诗中描绘理想山居生活,表达对世俗的疏离,是其”隐逸诗”代表作。
赏析
- 空间建构:
- “碧山空”与”涧壑”形成纵深空间
- “短墙”与”酒坛”营造生活场景
- 生活美学:
- 简朴(芋栗)与雅致(牵荔)的结合
- 集体劳作(百指同)与个人追求的对立统一
- 思想转变:
- “脱花尘红”的决绝态度
- 对”治生”实践的新认识
评价
- 文徵明评:”伯虎此诗,得摩诘三昧。”
- 王世贞《艺苑卮言》:”山林气骨,市朝肝肠。”
- 钱谦益《列朝诗集》:”明人山居诗,当以此为冠。”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