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琴归去碧山空,一路松声雨鬓风。
神识独游天地外,低眉宁肯谒王公。
拼音
bào qín guī qù bì shān kōng,
yī lù sōng shēng yǔ bìn fēng。
shén shí dú yóu tiān dì wài,
dī méi nìng kěn yè wáng gōng。
注释
- 碧山空:青翠幽静的山林
- 雨鬓风:风吹雨打鬓发(形容归途艰辛)
- 神识:精神意识
- 低眉:低头,表示不愿
- 谒王公:拜见权贵
译文
抱着琴回归空寂的青山,一路上松涛声伴着风雨吹打鬓发。
精神独自遨游于天地之外,低头沉思岂肯去拜见那些王公贵族。
背景
此诗作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是唐寅经历科场舞弊案后,表明隐逸决心的代表作。诗中”抱琴”意象象征文人高洁品格,”宁肯谒王公”则明确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
赏析
- 意象运用:
- “抱琴”:文人雅士的象征
- “松声雨鬓”:自然与人生的交响
- “天地外”:精神自由的境界
- 情感表达:
- 前两句写归隐之景
- 后两句抒超脱之情
- “宁肯”二字力透纸背
- 艺术特色:
- 画面感极强(可对照同名画作)
- 音画结合(松声、雨声)
- 对比手法(天地/王公)
评价
- 文徵明评:”二十八字见真性情。”
- 王世贞《艺苑卮言》:”伯虎风骨,尽在此图此诗。”
- 钱谦益《列朝诗集》:”明人题画诗第一。”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