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别·狂简今犹昔

梁启超

狂简今犹昔,裁成意苦何?
辙环人事瘁,棒喝佛恩多。
翼翼酬衣带,冥冥慎网罗。
图南近消息,为我托微波。

拼音

kuáng jiǎn jīn yóu xī,cái chéng yì kǔ hé?
zhé huán rén shì cuì,bàng hè fó ēn duō。
yì yì chóu yī dài,míng míng shèn wǎng luó。
tú nán jìn xiāo xī,wèi wǒ tuō wēi bō。

注释

  1. 狂简:出自《论语》”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指激进与保守
  2. 辙环:车辙循环,喻世事变迁
  3. 棒喝:禅宗接引学人的方法,喻严厉教导
  4. 图南:典出《庄子·逍遥游》,喻远大抱负
  5. 微波:细微的水波,喻指传递消息

译文

激进与保守如今依然如故,苦心经营又有什么意义?
世事变迁让人心力交瘁,而佛法的恩惠却如此深厚。
小心翼翼地回报知遇之恩,在冥冥之中谨慎避开罗网。
南图大业的近况消息,请为我托付给那细微的波纹传递。

背景

此诗作于1899年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是《壮别》组诗中的一首。诗中反映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思想转变,从激进改革转向对佛学的关注,同时仍不忘政治抱负,体现近代知识分子在时代剧变中的复杂心态。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意象交织:车辙、棒喝、网罗构成困境图景
  • 语言隐晦:”微波”的含蓄表达
  • 对仗精巧:中二联虚实相生
  • 结句空灵:”托微波”的悠远余韵
  1. 思想内容
  • 本性坚守:狂简不变的自我认知
  • 现实困境:人事劳瘁的政治环境
  • 精神超越:禅宗棒喝的顿悟可能
  • 隐秘通信:战时消息传递的艰难
  1. 表现手法
  • 用典自然:狂简、图南不着痕迹
  • 象征手法:”网罗”象征政治危险
  • 今昔对照:本性坚守与现实变化
  • 虚实结合:具体意象与抽象概念

评价

  1.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评:”‘托微波’三字,写尽流亡者的精神苦闷与希望。”
  2. 胡适《四十自述》言:”任公此作见佛学与政治的交融,新意境与旧风格的完美结合。”
  3. 陈寅恪《读梁启超诗集》:”结句见诗人对时局的关切,非纯然逃禅之作。”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