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感怀

梁启超

极目中原幕色深,蹉跎负尽百年心。
那将涕泪三千斛,换得头颅十万金。
鹃拜故林魂寂寞,鹤归华表气萧森。
恩仇稠叠盈怀抱,抚髀空为梁父吟。

拼音

jí mù zhōng yuán mù sè shēn,cuō tuó fù jìn bǎi nián xīn。
nà jiāng tì lèi sān qiān hú,huàn dé tóu lú shí wàn jīn。
juān bài gù lín hún jì mò,hè guī huá biǎo qì xiāo sēn。
ēn chóu chóu dié yíng huái bào,fǔ bì kōng wèi liáng fù yín。

注释

  1. 中原:指中国腹地
  2. 鹃拜故林:典出杜鹃啼血,喻思乡之情
  3. 鹤归华表:典出丁令威化鹤归辽,喻世事变迁
  4. 梁父吟:诸葛亮隐居时所作,喻怀才不遇
  5. 抚髀:拍大腿,典出刘备感叹髀肉复生
  6. 十万金:指清政府悬赏十万金通缉维新派

译文

极目远望中原大地暮色深沉,虚度光阴辜负了百年壮志雄心。
怎能用三千斛的悲苦泪水,去换取价值十万金的项上头颅?
杜鹃在故林哀鸣魂魄寂寞,仙鹤飞回华表气象萧瑟森然。
恩情与仇恨重重叠叠充满胸怀,拍着大腿空自吟诵《梁父吟》。

背景

此诗作于1900年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时值戊戌变法失败后两年。诗中”十万金”暗指清廷对维新派的通缉悬赏,”鹃拜故林”表达对故国的思念,”鹤归华表”则感慨时局变迁,反映梁启超在流亡期间对国事的忧思和壮志未酬的愤懑。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意象苍茫:暮色、鹃魂、鹤气构成悲凉意境
  • 语言沉痛:”涕泪””头颅”的惨烈对照
  • 对仗工整:中二联严格对仗
  • 结句空茫:”空吟”的无尽余韵
  1. 思想内容
  • 家国忧思:对中原局势的忧虑
  • 抱负难展:对人生蹉跎的慨叹
  • 精神流亡:化鹤化鹃的漂泊感
  • 历史悲情:恩仇难报的遗憾
  1.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以暮色引发忧思
  • 今昔对照:抱负与现实的反差
  • 象征手法:”鹃魂鹤气”象征精神流亡
  • 用典自然:梁父吟典不着痕迹

评价

  1.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评:”‘涕泪换头颅’句,写尽维新志士的悲壮。”
  2. 胡适《四十自述》言:”任公此作见其用典之工、寄托之深,非寻常诗人所能及。”
  3. 陈寅恪《读梁启超诗集》:”结句’空为梁父吟’,见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不甘。”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