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励·平生最恶牢骚语

梁启超

平生最恶牢骚语,作态呻吟苦恨谁。
万事祸为福所倚,百年力与命相持。
立身岂患无余地,报国惟忧或后时。
未学英雄先学道,肯将荣瘁校群儿。

拼音

píng shēng zuì wù láo sāo yǔ,zuò tài shēn yín kǔ hèn shuí。
wàn shì huò wéi fú suǒ yǐ,bǎi nián lì yǔ mìng xiāng chí。
lì shēn qǐ huàn wú yú dì,bào guó wéi yōu huò hòu shí。
wèi xué yīng xióng xiān xué dào,kěn jiāng róng cuì xiào qún ér。

注释

  1. 牢骚语:抱怨的言辞
  2. 祸福相依:典出《老子》”祸兮福所倚”
  3. 荣瘁:荣华与憔悴
  4. 校:比较
  5. 群儿:指世俗之人

译文

一生最厌恶那些抱怨的言辞,装模作样地呻吟究竟要怨恨谁?
世间万事都是祸福相依,人生百年就是要用毅力与命运抗衡。
立身处世何必担心没有发展空间?报效国家只恐错过最好时机。
尚未学习做英雄先要修养心性,岂肯将个人得失与庸人比较。

背景

此诗作于1899年梁启超流亡日本初期,是其《自励》组诗中的一首。诗中表达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自我激励,融合儒家入世精神与道家辩证思维,展现其面对政治挫折时的积极心态和坚定信念。”未学英雄先学道”一句,尤其体现梁启超将个人修养与政治抱负相结合的思想特点。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语言刚劲:”最恶””岂患”的决断语气
  • 哲理深刻:祸福、力命的辩证思考
  • 对仗工整:中二联严格对仗
  • 结句超然:”校群儿”的轻蔑态度
  1. 思想内容
  • 价值批判:对文人牢骚的否定
  • 人生哲学:祸福相依的智慧
  • 进取精神:力抗命运的态度
  • 品德修养:学道先于建功的追求
  1. 表现手法
  • 直抒胸臆:开篇即表明态度
  • 哲理融入:将思想自然化入诗句
  • 对比手法:英雄与群儿的对照
  • 用典自然:老子思想不着痕迹

评价

  1.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评:”‘力命相持’四字,写尽维新志士的坚韧。”
  2. 胡适《四十自述》言:”任公此作见其融合儒道的思想特点,自励而非自怜。”
  3. 陈寅恪《读梁启超诗集》:”结句见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非寻常豪语。”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