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新中国未来记

梁启超

却横西海望中原,黄雾沈沈白日昏。
万壑豕蛇谁是主,千山魑魅阒无人。
青年心死秋梧悴,老国魂归蜀道难。
道是天亡天不管,朅来予亦欲无言。

拼音

què héng xī hǎi wàng zhōng yuán,huáng wù chén chén bái rì hūn。
wàn hè shǐ shé shuí shì zhǔ,qiān shān chī mèi qù wú rén。
qīng nián xīn sǐ qiū wú cuì,lǎo guó hún guī shǔ dào nán。
dào shì tiān wáng tiān bù guǎn,qiè lái yǔ yì yù wú yán。

注释

  1. 西海:指日本海,梁启超流亡日本时作
  2. 豕蛇:猪与蛇,喻凶残之人
  3. 魑魅:山中的鬼怪,喻奸邪之徒
  4. 秋梧悴:秋天梧桐枯萎,喻青年意志消沉
  5. 蜀道难:化用李白《蜀道难》,喻国家复兴之艰
  6. 朅来:去来,此处偏指”来”

译文

转身隔着日本海眺望中原故土,只见昏黄的雾霭遮蔽了白日阳光。
万千山谷中豕蛇横行,谁才是真正的主人?连绵群山里鬼魅出没,寂静得不见人踪。
青年心志已死如秋天凋零的梧桐,古老国家的魂魄归来却如行走蜀道般艰难。
都说这是天要亡我国可天却不管不问,事到如今我也只能沉默无言。

背景

此诗作于1902年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是其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的题诗。诗中”西海”指日本海,”中原”象征故国,通过沉郁的意象群,表达对庚子事变后中国现状的忧愤,同时暗含对”青年心死”的痛惜和对”老国魂归”的期待,展现梁启超作为启蒙思想家的复杂心境。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意象阴郁:黄雾、豕蛇、魑魅构成黑暗世界
  • 语言沉痛:”心死””魂归”的绝望表达
  • 对仗工整:中二联严格对仗
  • 结句压抑:”欲无言”的沉默力量
  1. 思想内容
  • 亡国之痛:对中原沦陷的悲愤
  • 精神危机:对青年绝望的忧虑
  • 归乡无路:对流亡处境的认知
  • 天命质疑:对”天亡”说的反思
  1.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以荒诞景象喻现实
  • 象征手法:”豕蛇”象征侵略者
  • 今昔对照:青年理想与现实绝望
  • 直抒胸臆:结尾的直接情感宣泄

评价

  1.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评:”‘青年心死’四字,写尽时代悲剧。”
  2. 胡适《四十自述》言:”任公此作将地理阻隔与精神苦闷熔于一炉,开现代羁旅诗新境。”
  3. 陈寅恪《读梁启超诗集》:”结句’欲无言’,见先知者面对历史困境的深刻孤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