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遇雨

梁启超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拼音

yī yǔ zòng héng gèn èr zhōu,làng táo tiān dì rù dōng liú。
què yú rén wù táo nán jìn,yòu xié fēng léi zuò yuǎn yóu。

注释

  1. 亘二洲:横跨亚洲和美洲
  2. 淘难尽:借用”大浪淘沙”典故
  3. 挟风雷:化用《周易》”雷风相薄”
  4. 远游:指梁启超1899年赴美洲的政治考察

译文

一场大雨纵横倾泻横跨两大洲,
滔天巨浪裹挟着天地万物向东奔流。
然而历史人物岂是浪涛能淘尽?
我又将带着风雷之势踏上远游征程。

背景

此诗作于1899年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记录他横渡太平洋赴美洲考察时的海上经历。诗中”亘二洲”既写实太平洋的广阔,又暗喻其连接东西方的政治使命;”挟风雷”既写海上风暴,又象征其传播维新思想的壮志,是梁启超”诗界革命”理论的典型实践。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意象恢弘:雨浪风雷构成壮阔画面
  • 语言雄健:动词”亘””淘””挟”力度强劲
  • 结句昂扬:”风雷远游”的豪迈气概
  • 象征手法:自然现象喻时代巨变
  1. 思想内容
  • 时代感知:对历史洪流的敏锐把握
  • 精神宣言:乱世中的人格坚守
  • 流亡心境:被迫远游的复杂情感
  • 抗争意志:风雷意象的战斗精神
  1.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怀:以自然现象喻时代
  • 对比手法:万物东流与人物独存
  • 夸张修辞:”亘二洲”的宏大想象
  • 象征手法:”风雷”象征抗争力量

评价

  1.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评:”‘挟风雷’三字,写尽维新志士的豪情。”
  2. 胡适《四十自述》言:”此作气象之宏大,为千年旧诗所未有。”
  3. 陈寅恪《读梁启超诗集》:”结句见任公贯通中西之志,非寻常羁旅之作。”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