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拼音
gū fù xiōng zhōng shí wàn bīng,bǎi wú liáo lài yǐ shī míng。
shéi lián ài guó qiān xíng lèi,shuō dào hú chén yì bù píng。
注释
- 陆放翁:南宋诗人陆游,号放翁
- 十万兵:典出陆游”胸中十万兵”诗句
- 胡尘:指金兵入侵的烟尘,喻外族侵略
- 意不平:心中愤懑难平
译文
空怀胸中十万雄兵的韬略却无从施展,
在百无聊赖中只能借诗歌抒发心声。
有谁理解这爱国志士的千行热泪?
每当说到异族入侵就愤懑难平。
背景
此诗作于1899年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是其《读陆放翁集》组诗中的一首。诗中借咏陆游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胡尘”既指陆游时代的金兵入侵,也暗喻梁启超面对的列强侵略,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叠印,表达维新志士报国无门的悲愤。
赏析
- 艺术特色
- 意象壮阔:”十万兵”的军事意象
- 对比强烈:抱负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 语言直白:不假雕饰的血泪倾诉
- 结句有力:”意不平”的戛然而止
- 思想内容
- 报国无门:才能无处施展的苦闷
- 爱国赤诚:千行泪的炽热情感
- 时代悲愤:对日寇入侵的愤慨
- 文人困境:诗歌作为唯一宣泄
- 表现手法
- 夸张修辞:”十万兵”的宏大想象
- 对比手法:理想抱负与现实处境
- 直抒胸臆:不加掩饰的情感宣泄
- 借代手法:”胡尘”代指日寇侵略
评价
-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评:”‘意不平’三字,道尽古今爱国者的共同心境。”
- 胡适《四十自述》言:”任公此作将陆游精神复活于当代,见其’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学主张。”
- 陈寅恪《读梁启超诗集》:”结句见诗人对民族危机的切肤之痛,非徒拟古之作。”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