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朝起作桐江钓,昔昔梦随辽海尘。
恨杀南朝道学盛,缚将奇士作诗人。
拼音
zhāo zhāo qǐ zuò tóng jiāng diào,xī xī mèng suí liáo hǎi chén。
hèn shā nán cháo dào xué shèng,fù jiāng qí shì zuò shī rén。
注释
- 桐江钓:严子陵桐江垂钓的隐逸生活
- 辽海尘:指金兵入侵的战场烟尘
- 南朝道学:南宋理学思想
- 缚将奇士:束缚有才能的人
译文
每日清晨效仿严子陵桐江垂钓,
每夜梦中却追随辽海征战的烟尘。
最恨南宋道学风气太盛,
硬把旷世奇才束缚成只能写诗的文人。
背景
此诗作于1902年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是其《读陆放翁集》组诗中最具批判性的一首。诗中借陆游”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遭遇,批判南宋理学对人才的思想禁锢,同时暗喻清末守旧思想对改革派的压制,体现梁启超对思想解放的呼唤。
赏析
- 艺术特色
- 时空交错:桐江与辽海的意象并置
- 语言犀利:”恨杀”的强烈情感表达
- 对比鲜明:隐居与从军的理想冲突
- 结句警醒:”缚将”的批判力度
- 思想内容
- 价值冲突:隐逸与事功的矛盾
- 历史反思:对理学禁锢的批判
- 文人困境:对诗人身份的不满
- 时代诉求:对思想解放的呼唤
- 表现手法
- 借古讽今:以南宋喻当下
- 对比手法:钓与梦的日常反差
- 象征手法:”辽海尘”象征事功理想
- 直抒胸臆:不假修饰的直接批判
评价
-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评:”‘缚将奇士’四字,写尽思想禁锢之痛。”
- 胡适《四十自述》言:”此作见任公对思想专制的深刻批判,为新文化运动之先声。”
- 陈寅恪《读梁启超诗集》:”结句将陆游个案上升为文化反思,非寻常咏史之作。”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