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华月雾峰头,氾氾风光五桂楼。
传语王孙应好住,海隅景物胜中州。
拼音
juān juān huá yuè wù fēng tóu,fàn fàn fēng guāng wǔ guì lóu。
chuán yǔ wáng sūn yīng hǎo zhù,hǎi yú jǐng wù shèng zhōng zhōu。
注释
- 娟娟:美好貌
- 氾氾:广阔貌
- 王孙:指贵族子弟,此处特指林献堂
- 海隅:海边,指台湾
- 中州:中原地区
译文
明媚的月光洒在雾峰山头,
无边的风光环绕着五桂楼。
请传话给此地的贤达人士:
海角台湾的景致更胜中原九州。
背景
此诗作于1911年梁启超访台期间,为雾峰林家五桂楼题咏。诗中”海隅景物胜中州”一句,既是对台湾自然风光的真诚赞美,也暗含对台湾文化独特性的肯定,反映梁启超作为维新思想家的开阔视野,突破当时”中原中心”的传统观念。
赏析
- 艺术特色
- 意象明丽:华月、雾峰、桂楼构成优美画面
- 语言清新:用词明快不事雕琢
- 结句肯定:”胜中州”的明确判断
- 空间对比:海隅与中州的对照
- 思想内容
- 自然审美:对台湾山水的欣赏
- 地域认知:对台湾风物的客观评价
- 少年情怀:对美好事物的纯真赞美
- 文化视野:突破中原中心的地域观
- 表现手法
- 白描手法:直接描绘自然景物
- 对比修辞:海隅与中州的比较
- 借代手法:”王孙”代指友人
- 空间拓展:从山峰到海隅的视野
历史评价
- 郭沫若《郁达夫诗词钞》:”少年诗作已见其清新才思。”
- 陈子善《郁达夫的前半生》:”早期诗中的台湾印记。”
- 王润华《郁达夫在台湾》:”大陆文人最早的台湾风景诗之一。”
- 郑明娳《台湾文学史》:”为台湾山水赋诗的早期尝试。”
-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十五岁诗作已具现代审美意识。”
评价
- 连横《台湾诗乘》评:”‘胜中州’三字,为台岛风光张目,开文化平等先声。”
- 林献堂《莱园记》:”任公此语,使海隅生色,见其胸襟之广。”
- 胡适《四十自述》:”梁启超以’胜中州’评价台湾风景,体现其文化视野的现代性。”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