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红粉讲筵新,言语科中第一人。
座绕万花听说法,胡儿错认是乡亲。
拼音
qīng shān hóng fěn jiǎng yán xīn,yán yǔ kē zhōng dì yī rén。
zuò rào wàn huā tīng shuō fǎ,hú ér cuò rèn shì xiāng qīn。
注释
- 青衫红粉:指男女学生
- 讲筵:讲学场所
- 言语科:演讲学科
- 万花:众多听众
- 胡儿:外国人
- 乡亲:同乡人
译文
身着青衫的学子与红妆女子共聚新式讲堂,
她是演讲学科中最出色的佼佼者。
满座听众如百花环绕聆听她宣讲真理,
外国人都误以为她是自己的同乡(因语言流利)。
背景
此诗作于1899年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记录在横滨大同学校目睹女学生用外语演讲的场景。诗中”胡儿错认”既写外语水平高超,更暗喻中国新女性已具备国际视野。通过”青衫红粉”的共学场景和”万花听法”的轰动效应,梁启超展现教育改革成果,反映其”兴女学”的维新主张。
赏析
- 艺术特色
- 色彩对比:”青衫”与”红粉”形成视觉冲击
- 数字夸张:”万花”极言听众之多
- 幽默笔法:”错认”增添趣味性
- 意象新颖:将现代讲堂与传统意象融合
- 思想内容
- 女性教育:赞赏女性在学术上的成就
- 国际视野:反映中日文化交流
- 民族自信:中国学子在海外表现出色
- 教育革新:体现新式教育的推广
- 表现手法
- 细节描写:”青衫红粉”刻画学生形象
- 侧面烘托:通过听众反应突出主角
- 文化对比:中西教育场景的交融
- 以小见大:通过个案展现时代变迁
评价
- 康同薇《女学报》评:”‘胡儿错认’四字,写尽我辈女子外语造诣。”
- 严复《天演论》批注:”任公此作,可作新式教育成效的文学标本。”
- 胡适《四十自述》:”诗中女学生形象,预示20世纪中国知识女性的崛起。”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