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既已无男子,独有青睐到小生。
如此深恩安可负,当筵我几欲卿卿。
拼音
yǎn zhōng jì yǐ wú nán zǐ,dú yǒu qīng lài dào xiǎo shēng。
rú cǐ shēn ēn ān kě fù,dāng yán wǒ jī yù qīng qīng。
注释
- 青睐:用黑眼珠看人,表示重视
- 小生:作者自称
- 当筵:在宴席上
- 卿卿:男女间的爱称
- 深恩:深厚的情意
译文
(她)眼中既然已不把寻常男子放在眼里,
却唯独对我这个书生另眼相看。
如此深情厚意怎能辜负?
在宴席上我几乎要脱口唤出”卿卿”的爱称。
背景
此诗作于1899年梁启超流亡夏威夷期间,是其《纪事二十四首》组诗中的第六首。诗中描写与一位夏威夷女性的交往经历,”眼中无男子”的奇女子形象与”几欲卿卿”的动情瞬间,反映青年梁启超在跨文化交往中的情感体验,展现其突破传统礼教束缚的思想解放。
赏析
- 跨文化恋情的诗意表达
“青睐小生”的异族情缘描写,打破”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展现近代知识分子的开放心态。 - 情感张力的戏剧性呈现
“无男子”的冷傲与”欲卿卿”的热烈形成强烈反差,在二十八字中完成情感转折。 - 称谓变革的现代意义
“卿卿”的爱称使用,突破传统夫妻伦理的刻板称谓,体现平等互爱的现代两性关系。 - 语言风格的创新特质
“眼中无男子”的直白表述与”几欲卿卿”的口语化表达,体现”诗界革命”的语言实验精神。 - 声韵结构的艺术处理
“生””卿”押平声庚韵,音韵清亮婉转,与诗歌的柔情主题相得益彰。 - 自我形象的矛盾塑造
“小生”的谦称与”欲卿卿”的大胆形成对比,展现传统书生与现代情人的身份冲突。 - 身体语言的文学转化
“眼中无男子”的视线描写与”当筵”的宴饮场景,将抽象情感具象化为可感的行为细节。
评价
- 金天翮《女界钟》:”‘欲卿卿’三字,写尽平等爱情的真谛。”
- 胡适《四十自述》:”任公此作将西方恋爱观注入旧诗,开现代爱情诗先河。”
- 陈寅恪《读梁启超诗集》:”结句见诗人对传统礼教的突破,非寻常艳情诗可比。”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