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二十四首·其十

梁启超

我非太上忘情者,天赐奇缘忍能谢。
思量无福消此缘,片言乞与卿怜借。

拼音

wǒ fēi tài shàng wàng qíng zhě,tiān cì qí yuán rěn néng xiè。
sī liang wú fú xiāo cǐ yuán,piàn yán qǐ yǔ qīng lián jiè。

注释

  1. 太上忘情:指超凡脱俗、忘却世俗情感
  2. 天赐奇缘:上天赐予的难得缘分
  3. 忍能谢:怎忍心拒绝
  4. 消此缘:享受这段缘分
  5. 片言:简短的话语
  6. 怜借:怜惜宽容

译文

我并非超凡脱俗之人,怎忍拒绝这天赐良缘?
细想自己无福消受这份情缘,只求你能怜惜我这一片真心。

背景

此诗作于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反映了梁启超在政治理想与个人情感间的矛盾心境。诗中”天赐奇缘”既指维新事业的历史机遇,也暗含对某种特殊情感的珍视与无奈。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直接表达内心矛盾
  • 矛盾修辞:”天赐奇缘”与”无福消受”形成强烈对比
  • 语言质朴:用词平实却情感真挚
  1. 思想内容
  • 理想与现实:展现维新志士的情感困境
  • 机缘与担当:对历史机遇的珍视与惶恐
  • 自我认知:清醒认识到个人能力的局限
  1. 表现手法
  • 递进结构:从”不忍拒绝”到”无力承担”的情感发展
  • 虚实相生:将政治机遇比作”奇缘”
  • 谦抑表达:以”乞怜”姿态展现真诚

评价

  1. 康有为《戊戌奏稿》:”梁诗真情流露,字字血诚。”
  2. 黄遵宪《人境庐诗草》:”任公此作,道尽志士衷肠。”
  3. 王国维《人间词话》:”梁启超诗善于将大时代融入小情怀。”
  4.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天赐奇缘’四字,写尽维新机遇。”
  5. 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梁诗真挚处最能动人心魄。”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