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界革命谁欤豪?因明钜子天所骄,
驱役教典庖丁刀,何况欧学皮与毛。
拼音
shī jiè gé mìng shuí yú háo?
yīn míng jù zǐ tiān suǒ jiāo,
qū yì jiào diǎn páo dīng dāo,
hé kuàng ōu xué pí yǔ máo。
注释
- 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
- 因明钜子:精通因明学(佛教逻辑学)的大师,指蒋智由
- 驱役教典:熟练运用各种经典著作
- 庖丁刀:典出《庄子·养生主》,比喻技艺纯熟
- 欧学:欧洲学术思想
- 皮与毛:比喻西方学问的表层与深层
译文
诗界革命的领袖人物是谁?
就是那天赋异禀的因明学大师蒋观云。
他运用各类典籍如同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更不用说对西方学术从表层到本质的深入理解了。
背景
此诗作于1902年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收录于《广诗中八贤歌》组诗。当时梁启超正倡导”诗界革命”,通过此诗赞扬维新同僚蒋智由(字观云)在诗歌革新运动中的卓越贡献,展现了维新派知识分子融会中西的学术追求。
赏析
- 艺术特色
- 设问开篇:以”谁欤豪”的设问增强表现力
- 用典精妙:”庖丁刀”喻学术造诣纯熟
- 对比手法:中学根基与西学修养并重
- 语言革新:使用”诗界革命”等新名词
- 思想内容
- 革新主张:体现”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界革命理念
- 学术标准:强调贯通古今、融合中西的治学境界
- 人物评价:对蒋智由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
- 时代精神:反映晚清知识分子的学术转型
- 表现手法
- 比喻修辞:以”庖丁刀”喻学术功力
- 递进结构:从中国经典到西方学术的层次推进
- 虚实结合:将具体人物与抽象学术追求相融合
- 古今对话:传统典故与现代思想的碰撞
评价
-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此诗开现代论诗绝句之先河”
- 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四句写尽蒋观云之学贯中西”
- 夏晓虹《觉世与传世》:”体现了梁启超的新诗学批评范式”
- 王森然《近代二十家评传》:”以诗论人,最得神髓”
- 龚鹏程《中国文学史》:”展现了晚清诗学批评的新视野”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