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拼音
yān shuǐ xún cháng shì,huāng cūn yī diào tú。
shēn xiāo chén zuì qǐ,wú chù mì gū pú。
注释
- 钓徒:渔夫,此处为自喻
- 菰蒲:水生植物,可食可编席,喻指基本生存所需
译文
江湖烟波本是寻常景象,荒村里有个孤独的渔夫。
深夜从沉醉中醒来,却无处寻觅充饥的菰蒲。
背景
此诗作于1933年冬,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避难期间。诗人以”钓徒”自喻,通过简朴的渔隐意象,抒写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下的生存困境,是其晚期旧体诗代表作之一。
赏析
- 意象经营:
- “烟水”与”荒村”的空间对照
- “钓徒”的传统符号转化
- “菰蒲”的双重象征(物质/精神)
- 情感表达:
- 表面淡泊下的深层焦虑
- “沉醉”与”无处”的生存悖论
- 二十字中的时代窒息感
- 艺术特色:
- 五绝形式的极限凝练
- 从”寻常”到”无处”的情感递进
- 传统渔隐主题的现代解构
评价
- 冯雪峰评:”以旧格律写新苦难的典范”
- 唐弢《鲁迅全集补遗》:”小诗而具史诗分量”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