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鲁迅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拼音

dòng tíng mù luò chǔ tiān gāo,
méi dài xīng hóng wò zhàn páo。
zé pàn yǒu rén yín bù dé,
qiū bō miǎo miǎo shī lí sāo。

注释

  1. 眉黛猩红:指女性血泪染红战袍
  2. 涴(wò):污染
  3. 泽畔:洞庭湖畔(暗指屈原行吟处)
  4. 离骚:喻指抗议文学

译文

洞庭叶落更显楚天高旷,女子的血泪染红了战袍。
湖畔有人却无法歌吟,浩渺秋波中《离骚》绝响。

背景

此诗作于1932年秋,针对国民党在湖南镇压革命事件而写。鲁迅将洞庭秋色与屈原悲剧并置,通过”失离骚”的隐喻,控诉文化高压政策。

赏析

  1. 意象系统:
  • 自然意象(木落/秋波)的历史厚重感
  • 身体意象(眉黛/猩红)的暴力呈现
  • “失离骚”的文化断裂象征
  1. 空间建构:
  • 垂直空间(天高/木落)的压抑感
  • 水平空间(泽畔/秋波)的阻隔感
  • 历史空间(屈原)与现实空间的叠印
  1. 语言艺术:
  • “吟不得”的被迫沉默
  • “失”字的双重含义(遗失/放弃)
  • 七绝形式的史诗感

评价

  1. 闻一多评:”现代版的《怀沙》之作”
  2. 朱自清称:”二十八字中的文化忧患”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