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拼音
xī wén xiāng shuǐ bì rú rǎn,
jīn wén xiāng shuǐ yān zhī hén。
xiāng líng zhuāng chéng zhào xiāng shuǐ,
jiǎo rú hào yuè kuī tóng yún。
gāo qiū jì mò sǒng zhōng yè,
fāng quán líng luò wú yú chūn。
gǔ wán yáo sè rén bù wén,
tài píng chéng xiàng yíng qiū mén。
注释
- 湘灵:湘水女神(典出《楚辞》)
- 彤云:红云,喻血色
- 芳荃:香草,喻贤人
- 瑶瑟:玉饰的瑟(典出《湘灵鼓瑟》)
- 秋门:京城西门(典出《后汉书》)
译文
从前听说湘水碧如染料,如今听说湘水泛着胭脂般的血痕。
湘水女神梳妆完映照湘水,洁白如明月窥视着血云。
高丘在深夜寂寞耸立,香草凋零再无春天。
弹罢瑶瑟却无人倾听,所谓”太平”景象充满京城。
背景
此诗作于1931年,针对国民党在湖南平江屠杀革命群众事件而写。鲁迅化用湘水神话,通过今昔对比揭露”太平盛世”的谎言,是其政治隐喻诗代表作。
赏析
- 神话重构:
- 湘灵女神目睹人间的变异
- “胭脂痕”对”碧如染”的神圣解构
- “皎月”与”血云”的视觉冲击
- 时空结构:
- 昔/今的时间对比
- 天界(湘灵)/人间(秋门)的空间并置
- “中夜”的特殊时刻选取
- 反讽艺术:
- “太平成象”的官方话语颠覆
- “人不闻”的沉默控诉
- 香草意象的政治隐喻
评价
- 茅盾称:”现代《楚辞》的巅峰之作”
- 郭沫若评:”神话与现实交织的史诗”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