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于长夜过春时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拼音

guàn yú cháng yè guò chūn shí,
qiè fù jiāng chú bìn yǒu sī。
mèng lǐ yī xī cí mǔ lèi,
chéng tóu biàn huàn dà wáng qí。
rěn kàn péng bèi chéng xīn guǐ,
nù xiàng dāo cóng mì xiǎo shī。
yín bà dī méi wú xiě chù,
yuè guāng rú shuǐ zhào zī yī。

注释

  1. 挈妇将雏:携带妻儿(典出《孟子》)
  2. 大王旗:军阀旗帜(暗讽时局)
  3. 刀丛:白色恐怖环境
  4. 缁衣:黑色衣服(避难着装)

译文

早已习惯在长夜中度过春天,携妻带子两鬓已生白发。
梦中隐约看见母亲泪眼,城头变换着军阀的旗帜。
忍痛看着友人成为新鬼,愤怒在刀剑丛中寻觅诗句。
吟罢低头无处可写,月光如水照着我的黑衣。

背景

此诗作于1931年2月,鲁迅因”左联五烈士”事件避难花园庄旅馆时所作。诗中融合个人流亡体验与对时局的控诉,是其后期旧体诗代表作。

赏析

  1. 时空交织:
  • “长夜”象征与”春时”现实的矛盾
  • “梦里”与”城头”的虚实对照
  • “月光”营造的冷寂空间
  1. 情感张力:
  • “忍看”的压抑与”怒向”的爆发
  • “低眉”姿态中的不屈精神
  • “缁衣”暗示的持续抗争
  1. 语言创新:
  • “大王旗”对传统语汇的改造
  • “刀丛觅诗”的悖论修辞
  • 七律形式的现代性转化

评价

  1. 茅盾称:”旧体诗的革命性突破”
  2. 夏衍评:”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难史诗”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