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屑出穴风,挥霍见日雪。
飕飕无久摇,皎皎几时洁。
未觉泮春冰,已复谢秋节。
空对尺素迁,独视寸阴灭。
否桑未易系,泰茅难重拔。
桑茅迭生运,语默寄前哲。
拼音
sāo xiè chū xué fēng,huī huò jiàn rì xuě。
sōu sōu wú jiǔ yáo,jiǎo jiǎo jǐ shí jié。
wèi jué pàn chūn bīng,yǐ fù xiè qiū jié。
kōng duì chǐ sù qiān,dú shì cùn yīn miè。
pǐ sāng wèi yì xì,tài máo nán chóng bá。
sāng máo dié shēng yùn,yǔ mò jì qián zhé。
注释
- 骚屑:风声(《楚辞》”风骚屑以摇木”)
- 泮冰:融冰(《诗经》”迨冰未泮”)
- 否桑:厄运(《易经》”否之匪人”)
- 泰茅:祥瑞(《易经》”拔茅茹以其汇”)
译文
呼啸寒风出洞穴,纷扬雪片映日光。
风声飕飕不久驻,雪色皎皎能几时?
未察春冰已消融,忽惊秋节又来临。
空对书信岁月迁,独见光阴寸寸消。
厄运如桑难维系,祥瑞似茅不易得。
盛衰交替本天道,沉默谨记先贤言。
背景
此诗作于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谢灵运47岁贬任临川内史时。借杨柳意象抒写人生无常,是其玄言诗代表作。
赏析
- 意象组合:
- 自然(风/雪/冰)
- 时间(春/秋/寸阴)
- 植物(桑/茅)
- 哲学思考:
- “飕飕/皎皎”的短暂性
- “未觉/已复”的突变性
- “否桑/泰茅”的矛盾性
- 结构特征:
- 前八句:自然现象
- 后四句:人生哲理
评价
- 南朝·钟嵘:”客儿此篇,已具陶公理趣。”
- 明·王世贞:”‘寸阴灭’三字,说尽千古同悲。”
- 清·王夫之:”结句’寄前哲’,是通篇归宿。”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