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仰宗,发性遗虑。
以定养慧,和理斯附。
爰初四等,终然十住。
涉求至矣,在外皆去。
拼音
ruò rén yǎng zōng,fā xìng yí lǜ。
yǐ dìng yǎng huì,hé lǐ sī fù。
yuán chū sì děng,zhōng rán shí zhù。
shè qiú zhì yǐ,zài wài jiē qù。
注释
- 祗洹:即祗园精舍(佛陀说法圣地)
- 四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 十住:菩萨修行十阶位(《华严经》)
- 和理:定慧等持(《大智度论》)
译文
若人仰慕正宗法,显发佛性弃妄念。
以禅定滋养智慧,和谐义理自然具。
初始修习四无量,终将证得十住位。
涉求佛道至究竟,一切外相皆舍离。
背景
此诗作于南朝宋元嘉十年(433年),谢灵运49岁与范泰共赞佛像时。阐述菩萨修行次第,是其佛学诗代表作,反映南朝士大夫佛教信仰。
赏析
- 佛学体系:
- 性宗思想(发性遗虑)
- 定慧关系(以定养慧)
- 修行阶位(四等→十住)
- 语言特色:
- “仰宗/发性”的修行纲领
- “和理斯附”的辩证表述
- “在外皆去”的终极境界
- 结构特征:
- 前四句:修行原理
- 后四句:实践次第
评价
- 南朝·慧皎:”谢公赞佛,深契般若。”
- 宋·契嵩:”‘以定养慧’四字,可作修行箴言。”
- 明·紫柏真可:”谢客此赞,不逊经师。”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