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山逾千里,浮溪将十夕。
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役。
亭亭晓月映,泠泠朝露滴。
拼音
suí shān yú qiān lǐ,fú xī jiāng shí xī。
niǎo guī xī zhōu jí,xīng lán mìng xíng yì。
tíng tíng xiǎo yuè yìng,líng líng zhāo lù dī。
注释
- 石关亭:建康(今南京)西南郊驿站
- 星阑:星光稀疏(《楚辞》”夜皎皎兮既明”)
- 行役:公务出行(《诗经》”嗟行役之人”)
- 泠泠:露滴声(《文赋》”音泠泠而盈耳”)
译文
沿山跋涉越千里,泛溪漂泊近十夜。
倦鸟归巢停舟楫,星稀天晓催行役。
皎洁晓月映孤影,清冷晨露滴声声。
背景
此诗作于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谢灵运47岁赴任临川内史途中。通过夜行晓发的宦游体验,展现其山水诗独特意境,是”元嘉体”代表作之一。
赏析
- 时空艺术:
- 空间压缩(千里山/十夕溪)
- 时间流转(星阑→晓月)
- 视听交响:
- 视觉(晓月/星阑)
- 听觉(露滴/鸟息)
- 炼字特色:
- “逾/将”量化时空
- “亭亭/泠泠”叠词妙用
- “映/滴”精准动词
评价
- 清·王士禛:”三十字含万里情,元嘉绝唱。”
- 南朝·钟嵘:”客儿六言,独步江左。”
- 明·胡应麟:”‘泠泠朝露滴’五字,可作山水画题。”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