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尽无贵贱,殊愿有穷伸。
驰波催永夜,零露逼短晨。
结我幽山驾,去此满堂亲。
虚容遗剑佩,实貌戢衣巾。
斗酒安可酌,尺书谁复陈。
年代稍推远,怀抱日幽沦。
人生良自剧,天道与何人。
赍我长恨意,归为狐兔尘。
拼音
tóng jìn wú guì jiàn,shū yuàn yǒu qióng shēn。
chí bō cuī yǒng yè,líng lù bī duǎn chén。
jié wǒ yōu shān jià,qù cǐ mǎn táng qīn。
xū róng yí jiàn pèi,shí mào jí yī jīn。
dǒu jiǔ ān kě zhuó,chǐ shū shuí fù chén。
nián dài shāo tuī yuǎn,huái bào rì yōu lún。
rén shēng liáng zì jù,tiān dào yǔ hé rén。
jī wǒ cháng hèn yì,guī wéi hú tù chén。
注释
- 蒿里:死者归处(古乐府葬歌名)
- 戢(jí)衣巾:收敛衣冠(指入殓)
- 赍(jī)恨:抱恨(《后汉书》”赍恨入冥”)
- 狐兔尘:狐兔栖息的荒冢(《古诗十九首》”松柏冢累累”意象)
译文
黄泉路上无贵贱,未尽心愿各不同。
流水催赶漫漫长夜,寒露侵袭短暂晨光。
备好幽冥车驾,辞别满堂至亲。
留下佩剑虚位,敛我遗容入棺。
奠酒怎能再饮,遗书谁人诵读?
年岁渐行渐远,心事日益沉沦。
人生本多苦难,天道究竟何存?
带着无尽憾恨,终成狐兔巢穴。
背景
此诗作于南朝宋大明末年(约464年),鲍照41岁。拟古乐府《蒿里》哀悼亡者,融汇汉魏风骨与玄学思想,是其生命观成熟期代表作。
赏析
- 生死对照:
- 虚(遗剑佩)/实(戢衣巾)
- 永夜/短晨
- 满堂亲/狐兔尘
- 时间意象:
- 驰波(急流)
- 零露(短暂)
- 推远(绵长)
- 哲学思考:
- 贵贱平等的死亡观
- 天命无常的诘问
- 存在意义的探寻
评价
- 南朝·钟嵘:”鲍照《蒿里》,直追《薤露》。”
- 明·王世贞:”‘赍恨狐兔’四字,说尽千古荒冢。”
- 清·沈德潜:”末句较《十九首》更进一层。”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