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挽歌

鲍照

独处重冥下,忆昔登高台。
傲岸平生中,不为物所裁。
埏门只复闭,白蚁相将来。
生时芳兰体,小虫今为灾。
玄鬓无复根,枯髅依青苔。
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
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
壮士皆死尽,馀人安在哉。

拼音

dú chǔ zhòng míng xià,yì xī dēng gāo tái。
ào àn píng shēng zhōng,bù wéi wù suǒ cái。
shān mén zhǐ fù bì,bái yǐ xiāng jiāng lái。
shēng shí fāng lán tǐ,xiǎo chóng jīn wéi zāi。
xuán bìn wú fù gēn,kū lóu yī qīng tái。
yì xī hǎo yǐn jiǔ,sù pán jìn qīng méi。
péng hán jí lián lìn,chóu xī yǐ chéng huī。
zhuàng shì jiē sǐ jìn,yú rén ān zài zāi。

注释

  1. 重冥:九泉(《楚辞》”幽独处乎山中”意象)
  2. 埏门:墓门(《礼记》”葬于北方北首”)
  3. 彭韩:彭越、韩信(汉初名将)
  4. 廉蔺:廉颇、蔺相如(战国名臣)
  5. 畴昔:往昔(《礼记》”予畴昔之夜”)

译文

独处九泉之下,回忆昔日登高台。
一生傲骨嶙峋,不受外物束缚。
墓门重重紧闭,白蚁成群袭来。
生前兰桂之躯,今成小虫食粮。
黑发已无根基,白骨爬满青苔。
曾爱对酒当歌,素盘盛放青梅。
彭韩廉蔺诸豪杰,往昔俱已化尘埃。
壮士皆赴黄泉,世间还剩谁在?

背景

此诗作于南朝宋大明末年(约463年),鲍照40岁左右。模拟死者口吻抒写生命感悟,继承汉乐府《薤露》《蒿里》传统,是其生死观代表作。

赏析

  1. 视角创新:
  • 亡灵第一人称叙事
  • 阴阳两界对比
  1. 意象系统:
  • 死亡意象(重冥/枯髅)
  • 生命意象(芳兰/青梅)
  • 历史意象(彭韩/廉蔺)
  1. 哲学思考:
  • “不为物裁”的傲骨
  • “俱已成灰”的虚无
  • “馀人安在”的诘问

评价

  1. 南朝·钟嵘:”明远《挽歌》,气韵沉雄。”
  2. 明·胡应麟:”‘白骨青苔’四字,说尽生死无常。”
  3. 清·王夫之:”末二句一问,力透泉壤。”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