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影颂

鲍照

形生粗怪,神照潭寂。
验幽以明,考心者迹,
六尘烦苦,五道绵剧,
乃炳舟梁,爰悟沦溺。
色丹貌缋,留相琼石。
金光绝见,玉毫遗觌,
俾昏作郎,效顺去逆。

拼音

xíng shēng cū guài,shén zhào tán jì。
yàn yōu yǐ míng,kǎo xīn zhě jì,
liù chén fán kǔ,wǔ dào mián jù,
nǎi bǐng zhōu liáng,yuán wù lún nì。
sè dān mào huì,liú xiāng qióng shí。
jīn guāng jué jiàn,yù háo yí dí,
bǐ hūn zuò láng,xiào shùn qù nì。

注释

  1.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佛教术语)
  2. 五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佛教轮回观)
  3. 玉毫:佛眉间白毫相(《无量寿经》”眉间白毫,右旋宛转”)
  4. 觌(dí):相见(《周易》”三岁不觌”)

译文

形貌虽显粗犷奇异,精神却如深潭寂照。
以智慧验证幽玄,凭心迹考校真伪。
众生困于六尘烦苦,轮回五道痛苦绵长。
佛光如舟梁炳耀,令沉溺者得悟真谛。
朱砂彩绘佛影,永留琼石之上。
金光殊胜难见,玉毫妙相依稀。
使愚昧者得智慧,令悖逆者归正道。

背景

此颂约作于南朝宋大明年间(457-464),鲍照任太学博士时。为建康某寺佛影石刻所作,反映南朝佛教艺术兴盛,是其佛教文学代表作。

赏析

  1. 佛学思想:
  • “六尘五道”的轮回观
  • “舟梁”喻佛法普度
  • “玉毫”的相好庄严
  1. 艺术特色:
  • “粗怪/潭寂”的形神对比
  • “丹缋/琼石”的色彩美学
  • “金光/玉毫”的光影描写
  1. 语言风格:
  • 四言偈颂体
  • 佛典术语入诗
  • 骈散结合

评价

  1. 南朝·慧皎:”此颂得《法华》三昧。”
  2. 明·杨慎:”‘炳舟梁’三字,说尽大乘慈悲。”
  3. 清·钱谦益:”六朝佛颂,当以明远为第一。”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