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夜坐吟

鲍照

冬夜沈沈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霜入幕。风度林。
朱灯灭。朱颜寻。
体君歌。逐君音。
不贵声。贵意深。

拼音

dōng yè shěn shěn yè zuò yín 。 hán shēng wèi fā yǐ zhī xīn 。
shuāng rù mù 。 fēng dù lín 。
zhū dēng miè 。 zhū yán xún 。
tǐ jūn gē 。 zhú jūn yīn 。
bù guì shēng 。 guì yì shēn 。

①代:拟,仿作。夜坐吟:古乐府属《杂曲歌辞》。
②沉沉:深沉。
③幕:帘幕。
④度:通“渡”,这里是吹过的意思。
⑤寒:一本作“朱”。
⑥朱颜:女子漂亮的容颜。
⑦体:体会,领会。
⑧贵:以……为贵,看重。声:指歌声。

鲍照出身寒微,却志比天高,想在门阀势力独占的政坛上争得一席之位,结果弄得四处碰壁、走投无路。仕途令人绝望,只剩下温暖的家庭、贤淑的妻子还能使他得到一点慰藉。他曾想“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然而,退处局外,又不甘心,难免“到底意难平”!这首《代夜坐吟》就描述了他在屈居故里,失意惆怅时和妻子夫唱妇随的动人情景。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开首“冬夜沉沉”是典型环境描写:冬夜漫长阴冷,四周死寂沉沉,眼前灯光昏黄。在这幽暝冷寂的氛围中,诗人和妻子相对无言地闷坐着。在四围黑暗胁迫下,空气仿佛凝固了压抑得令人窒息。本想在温存中解脱下,非但不能,还徒添几分愁绪。诗人目睹眼前情景,感怀历尽忧郁的身世,“既成云雨人,悲绪终不一”。这种种悲绪郁积、鼓荡在胸中,诗心萌动,意欲一吐为快。丈夫此情此状,虽在毫末之间,也难以逃过朝夕相处的妻子那体物细微的敏锐目光。诗人“含情未发”,妻子早“已知心”。可见他们夫妻相知深透。

“霜入幕, 风度林。”写音乐境界,状写歌声凄惋,冷泠如箱入帷幕,飒飒如风吹林木。“朱灯灭, 朱颜寻”两句,似为虚拟之境。诗人幻想,风吹烛灭,使歌场一片黑暗,暗中扑向他的意中人,去拥抱那位念中的红颜歌女,此两句未必是写实,不过在南朝时期,男女杂坐,征歌逐音,作长夜之乐,男女嬉戏的事屡见不鲜。坐实理解,有史可征,但未免伤于轻薄,抒情主人公既对歌女一往深情,似乎不应这样描写。

“体君歌,逐君声,不贵声,贵意深”四句,抒写主人公浸沉在歌女所创造的美妙的音乐境界之中,仔细体味她所唱的动人歌曲,随着她的歌声,自己浮想联翩,心潮起伏,激动不已。但使他感动的不是音乐本身,而是歌声传情,贵在歌女对自己的一片深情厚意,即在歌声中,表现出她对自己的真挚爱情。似乎仅此而已,细品却别有深意。他借题发挥,言在感念自已有一个红颜知己,意却在感喟政治上知音难觅。抒发无人知赏、怀才不遇的牢愁和腔愤慨。批判门阀政治的锋芒,灼灼在目。

这首诗是一篇杂言乐府,以三言为主,杂以七言;写眼前实事,抒胸中真情,格调明快爽朗,且题外有旨,浅语皆有致,淡言皆有味,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通篇用字平易浅俗,不避重复,句式长短不拘,自然流出,洋溢着一种清新活泼的气息。全诗声韵婉谐,音节急促,如急管繁弦,音情激越,诗歌所创造的境界,含有朦胧美,这里不仅有美不胜收的音乐意境,而且写出了男女双方,虽未交一语,但彼此已色授神与,神魂飞驰,可见他们之间倾心已久。他们的感情似乎经历了由知音到知心的过程,歌者表达深情,听者心领神会,彼此心灵高度默契。借音乐写爱情,很耐人寻味。

中国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授韩传达:“诗并未明言‘意’,但隐约吞吐之‘音’读者可在涵咏咀嚼中得之。诗以景衬情,三、七言交替,缓促抑扬,这都是作者对乐府诗的新变创格。”(《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2 诗歌卷 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