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向咸池榜末光,三危露暖不成霜。
金铺照日初涵影,玉楚生烟别作香。
地接蓬莱通御气,波翻豆蔻散朝凉。
微臣幸属赓歌日,愿借如川献寿觞。
拼音
shēn xiàng xián chí bǎng mò guāng ,sān wēi lù nuǎn bú chéng shuāng 。
jīn pù zhào rì chū hán yǐng ,yù chǔ shēng yān bié zuò xiāng 。
dì jiē péng lái tōng yù qì ,bō fān dòu kòu sàn cháo liáng 。
wēi chén xìng shǔ gēng gē rì ,yuàn jiè rú chuān xiàn shòu shāng 。
注释
- 咸池:神话中日浴处(《淮南子》”日出旸谷,浴于咸池”)
- 三危露:仙露(《山海经》”三危之山,其上有露”)
- 金铺:宫殿金饰门环(《文选》”金铺交映以洞开”)
- 玉楚:温泉美称(《水经注》”玉泉楚水”)
- 赓歌:续作应制诗(《尚书》”乃赓载歌”)
译文
身临圣泉沐浴末光,仙露温暖不凝寒霜。
金门映日初现倒影,玉泉生烟别具异香。
地脉连通蓬莱仙气,水波翻涌豆蔻清凉。
微臣幸逢颂圣之日,愿借长流献上寿觞。
背景
- 时间: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冬
- 历史背景:
- 康熙帝小汤山温泉疗养
- 清廷”神道设教”政治传统
- 文学动机:
- 履行侍从文学职责
- 探索”天人感应”的诗意表达
赏析
三重艺术维度:
- 神圣空间:
- “咸池-蓬莱”的神话架构
- “御气-豆蔻”的感官通感
- 政治隐喻:
- “末光”的君臣定位
- “献寿”的仪式功能
- 诗学突破:
- 将温泉升华为”玉楚”圣泉
- “金铺/玉楚”的材质对仗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豆蔻”喻温泉凉意
- 结构设计:前六句神圣描写,末联臣子定位
- 语言策略:”愿借”体现谦卑中的智慧
评价
清代徐乾学:”应制体中仙才之作”
近代梁启超:”神权政治的诗性包装”
现代叶嘉莹:”从’末光’到’如川’的臣道美学”
日本学者神田喜一郎:”东亚皇家温泉文学的典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