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高耸碧池深,荷芰生凉豁远襟。
湖色静涵孤刹影,花香暗入定僧心。
经翻佛藏研朱荚,地赐朝家布紫金。
下马长堤一吟望,梵钟杂送海潮音。
拼音
hóng lóu gāo sǒng bì chí shēn ,hé jì shēng liáng huō yuǎn jīn 。
hú sè jìng hán gū shā yǐng ,huā xiāng àn rù dìng sēng xīn 。
jīng fān fó cáng yán zhū jiá ,dì cì cháo jiā bù zǐ jīn 。
xià mǎ zhǎng dī yī yín wàng ,fàn zhōng zá sòng hǎi cháo yīn 。
注释
- 净业寺:北京什刹海名刹(《帝京景物略》载”元代创建,临水而筑”)
- 荷芰:荷花与菱角(《楚辞》”制芰荷以为衣”意象)
- 朱荚:朱砂批注的经夹(《高僧传》”以朱界行”的佛经装帧)
- 紫金:皇家布施(《法苑珠林》”紫金袈裟”象征)
- 海潮音:佛音(《法华经》”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
译文
红色佛楼高耸碧水深潭,荷菱生凉开阔远眺襟怀。
湖色静静涵摄孤寺倒影,花香悄然沁入禅定僧心。
翻阅藏经研读朱批经夹,寺地蒙朝廷布施紫金。
下马长堤凝神吟望,梵钟声里夹杂海潮佛音。
背景
- 时间: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夏
- 历史背景:
- 清廷推崇藏传佛教政策
- 康熙帝多次临幸净业寺
- 文学动机:
- 记录皇家寺院巡礼
- 探索”禅心与皇权”的诗意平衡
赏析
三重艺术维度:
- 空间建构:
- “红楼-碧池”的垂直结构
- “湖色-花香”的感官渗透
- 政教关系:
- “朝家布紫金”的皇权介入
- “梵钟海潮”的宗教超越
- 修行境界:
- “定僧心”的内观禅修
- “吟望”的文人观照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将”海潮音”植入北方寺院
- 结构设计:前六句静观后二句动态的禅悟节奏
- 语言策略:”杂”字体现世俗与超验的交融
评价
清代徐乾学:”金粟如来后身之作”
近代梁启超:”政教关系的诗性解构”
现代叶嘉莹:”从’紫金’到’海潮’的超越轨迹”
日本学者入矢义高:”东亚佛教诗的巅峰表现”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