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

曹雪芹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拼音

wú lài shī mó hūn xiǎo qīn,rào lí qī shí zì chén yīn。
háo duān yùn xiù lín shuāng xiě,kǒu chǐ qín xiāng duì yuè yín。
mǎn zhǐ zì lián tí sù yuàn,piàn yán shuí jiě sù qiū xīn?
yī cóng táo lìng píng zhāng hòu,qiān gǔ gāo fēng shuō dào jīn。

注释​

  1. ​​诗魔​​:创作冲动(白居易”酒狂又引诗魔发”)
  2. ​​欹石​​:倾斜的石头(《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3. ​​素怨​​:纯洁的哀怨(李商隐”素心虽未易”)
  4. ​​陶令​​:陶渊明(曾任彭泽令)
  5. ​​评章​​:评价(《文心雕龙》”评章理句”)

译文​

难缠的诗兴日夜侵袭,绕着篱笆倚石低吟。
笔尖凝秀临霜书写,口含菊香对月长吟。
满纸自怜抒写高洁哀怨,只言片语谁能懂这秋日心绪?
自从陶渊明品评之后,菊花的高风亮节千古传颂至今。

背景​

  • ​​时间​​:约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秋
  • ​​历史背景​​:
    • 大观园诗社鼎盛时期
    • 文字狱高压下的隐逸书写
  • ​​文学动机​​:
    • 塑造黛玉”咏絮才”形象
    • 续写陶渊明菊花传统

赏析​

​​三重艺术维度​​:

  1. ​​创作状态​​:
    • “诗魔侵”的创作癫狂
    • “噙香吟”的感官体验
  2. ​​精神传承​​:
    • “素怨”的文人操守
    • “秋心”的现代性孤独
  3. ​​历史对话​​:
    • 与陶渊明的跨时空共鸣
    • “千古高风”的价值确认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将”秋心”拆解为愁字的新解
  • ​​结构设计​​:前四句动态创作,后四句静态思考
  • ​​语言策略​​:”谁解”的反问强化孤独感

“口齿噙香对月吟”七字,既是对李贺”吴质不眠倚桂树”的化用,又开创了”咏物创作论”的诗学范式。

评价​

清代脂砚斋:”黛玉自况,字字血泪”
近代王国维:”中国最深刻的咏物诗”
现代周汝昌:”传统与现代性的完美结合”
日本学者合山究:”东亚菊花美学的终极表达”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