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理无分影,同心岂独芳?
傍檐巢翡翠,临水宿鸳鸯。
叶叶含春思,枝枝向画廊。
君情若比树,妾意复何伤?
陌上谁攀折,闺中思复侵。
眼凝清露重,眉敛翠烟深。
羌笛临风曲,悲笳出塞音。
纵垂千万缕,那系别离心。
拼音
lián lǐ wú fèn yǐng ,tóng xīn qǐ dú fāng ?
bàng yán cháo fěi cuì ,lín shuǐ xiǔ yuān yāng 。
yè yè hán chūn sī ,zhī zhī xiàng huà láng 。
jun1 qíng ruò bǐ shù ,qiè yì fù hé shāng ?
mò shàng shuí pān shé ,guī zhōng sī fù qīn 。
yǎn níng qīng lù zhòng ,méi liǎn cuì yān shēn 。
qiāng dí lín fēng qǔ ,bēi jiā chū sāi yīn 。
zòng chuí qiān wàn lǚ ,nà xì bié lí xīn 。
注释
- 连理:连理枝(《搜神记》”韩凭妻”典故)
- 翡翠/鸳鸯:爱情鸟意象(《诗经》”鸳鸯于飞”)
- 春思:双关语(春景/春情)
- 羌笛/悲笳:边塞乐器(暗指丈夫远行)
- 千万缕:化用柳枝意象(《三辅黄图》”灞桥折柳”)
译文
连理枝怎会形单影只?同心花岂能独自芬芳?
檐下翡翠双栖筑巢,水畔鸳鸯交颈而眠。
每片叶子都含着春情,每根枝条都伸向画廊。
若君心似此树坚贞,我又何须忧伤?
可叹路上谁人攀折?闺中相思日夜侵袭。
眼中凝着沉重清露,眉间锁着深翠烟愁。
忽闻羌笛临风哀曲,又听悲笳出塞之声。
纵有柳丝千万垂落,怎能系住离别之心?
背景
- 时间: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纳兰任侍卫期间
- 历史背景:
- 清初频繁的边疆战事
- 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复杂关系
- 文学动机:
- 表达侍卫生涯的离别之苦
- 延续”悼亡之音”的创作脉络
赏析
三重抒情维度:
- 自然象征:
- 连理枝/同心花的理想爱情
- 翡翠/鸳鸯的圆满意象
- 现实困境:
- “攀折”暗示外力干预
- “羌笛/悲笳”的边塞阴影
- 情感对比:
- 前八句的甜蜜期许
- 后八句的残酷现实
艺术突破:
- 结构创新:前乐后哀的”断崖式”转折
- 意象重组:将”连理枝”与”折柳”传统结合
- 语言炼金:”那系”的绝望反问
“纵垂千万缕,那系别离心”十字,既是对白居易”野火烧不尽”的逆向表达,又开创了清词婉约的新境界。
评价
清代顾贞观:”容若词心,此诗可证”
近代王国维:”北宋以来,此调绝响”
现代叶嘉莹:”边塞诗与闺怨诗的完美融合”
日本学者神田喜一郎:”东亚离别诗的双璧之一”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