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曹雪芹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拼音

qiū huā cǎn dàn qiū cǎo huáng,gěng gěng qiū dēng qiū yè cháng。
yǐ jué qiū chuāng qiū bù jìn,nà kān fēng yǔ zhù qī liáng!
zhù qiū fēng yǔ lái hé sù?jīng pò qiū chuāng qiū mèng lǜ。
bào dé qiū qíng bù rěn mián,zì xiàng qiū píng yí lèi zhú。
lèi zhú yáo yáo ruò duǎn qíng,qiān chóu zhào hèn dòng lí qíng。
shuí jiā qiū yuàn wú fēng rù?hé chù qiū chuāng wú yǔ shēng?
luó qīn bù nài qiū fēng lì,cán lòu shēng cuī qiū yǔ jí。
lián xiāo mò mò fù sōu sōu,dēng qián sì bàn lí rén qì。
hán yān xiǎo yuàn zhuǎn xiāo tiáo,shū zhú xū chuāng shí dī lì。
bù zhī fēng yǔ jǐ shí xiū,yǐ jiào lèi sǎ chuāng shā shī。

注释​

  1. ​​耿耿​​:微光闪烁(《诗经》”耿耿不寐”)
  2. ​​秋梦绿​​:反季节梦境(暗指逝去的青春)
  3. ​​爇短檠​​:燃烧矮灯台(《周礼》”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
  4. ​​残漏​​:将尽更漏(《陈书》”夜夜闻更漏,朝朝见旌旗”)
  5. ​​滴沥​​:拟声词(江淹”秋露滴沥”)

译文​

秋花凋零秋草枯黄,秋灯如豆秋夜漫长。
本觉秋窗秋意已浓,怎堪风雨更添凄凉!
助秋风雨为何急骤?惊破秋窗绿色残梦。
满怀秋绪难以入眠,独对秋屏移动泪烛。
烛泪摇摇矮灯将尽,照出离愁别恨重重。
谁家秋院不侵寒风?何处秋窗不闻雨声?
锦被难挡秋风凛冽,更漏声催秋雨更急。
整夜风雨缠绵呜咽,灯前似伴离人啜泣。
寒烟笼罩小院萧瑟,疏竹虚窗滴答作响。
不知风雨何时停歇,泪痕早已浸透窗纱。

背景​

  • ​​时间​​:约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红楼梦》创作后期
  • ​​历史背景​​:
    • 曹家被抄后的没落体验
    • 清代闺怨诗的传统
  • ​​文学动机​​:
    • 代拟林黛玉”秋闺怨”
    • 实践”千红一哭”的悲剧主题

赏析​

​三重艺术维度​​:

  1. ​​时间密度​​:
    • 全诗20句含15个”秋”字
    • “连宵”到”不知几时休”的永恒感
  2. ​​空间渗透​​:
    • “窗-院-小院”的递进收缩
    • “风入/雨声”的全方位侵袭
  3. ​​感官交响​​:
    • 视觉(泪烛寒烟)
    • 听觉(滴沥漏声)
    • 触觉(罗衾不奈)

​​艺术突破​​:

  • ​​复沓修辞​​:”秋”字重复创造窒息感
  • ​​结构创新​​:首尾呼应形成风雨闭环
  • ​​语言策略​​:”惊破绿梦”的反季节想象

“已教泪洒窗纱湿”七字,既是对李商隐”红楼隔雨相望冷”的超越,又开创了”泪雨同质”的意象系统。

评价​

清代脂砚斋:”黛玉终身的诗谶”
近代鲁迅:”中国最绝望的秋声赋”
现代张爱玲:”永恒雨夜的文学标本”
日本学者伊藤漱平:”东亚物哀美学的终极形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