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白海棠

曹雪芹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拼音

qiū róng qiǎn dàn yìng chóng mén,qī jié cuán chéng xuě mǎn pén。
chū yù tài zhēn bīng zuò yǐng,pěng xīn xī zǐ yù wéi hún。
xiǎo fēng bù sàn chóu qiān diǎn,sù yǔ hái tiān lèi yī hén。
dú yǐ huà lán rú yǒu yì,qīng zhēn yuàn dí sòng huáng hūn。

注释​

  1. ​​七节攒成​​:指海棠枝干分节(《群芳谱》”海棠枝有七节”)
  2. ​​太真​​:杨贵妃道号(《长恨歌》”雪肤花貌参差是”)
  3. ​​捧心西子​​:西施心绞痛典故(《庄子》”西子病心而颦”)
  4. ​​清砧怨笛​​:化用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5. ​​愁千点​​:双关海棠花蕊与泪滴(《广群芳谱》”海棠无香,惟金丝者有香”)

译文​

淡雅秋色映照重门,七节枝干托起满盆白雪。
如杨妃出浴冰为影,似西子捧心玉作魂。
晨风吹不散千点愁绪,夜雨更添一道泪痕。
独倚画栏似含情意,捣衣声与怨笛共送黄昏。

背景​

  • ​​时间​​:约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红楼梦》创作中期
  • ​​历史背景​​:
    • 大观园诗社成立初期
    • 清代贵族赏海棠的风尚
  • ​​文学动机​​:
    • 塑造黛玉”咏絮才”形象
    • 暗写”千红一哭”主题

赏析​

​​三重艺术维度​​:

  1. ​​美人喻花​​:
    • “太真冰影”的冷艳
    • “西子玉魂”的病态美
  2. ​​愁绪物化​​:
    • “愁千点”的花蕊意象
    • “泪一痕”的雨露描写
  3. ​​声音叙事​​:
    • “清砧”的市井声响
    • “怨笛”的文人情调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七节攒雪”的海棠造型
  • ​​结构设计​​:四联对应”形-神-情-境”的递进结构
  • ​​语言策略​​:”如有意”的暧昧表达

“晓风不散愁千点”七字,既是对李煜”林花谢了春红”的发展,又开创了”愁绪量化”的诗性表达。

评价​

清代脂砚斋:”黛玉终身的写照”
近代王国维:”中国最凄美的咏花诗”
现代俞平伯:”女儿悲剧的诗谶开端”
日本学者合山究:”东亚物哀美学的典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