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拼音
bái méi lǎn fù fù hóng méi,chěng yàn xiān yíng zuì yǎn kāi。
dòng liǎn yǒu hén jiē shì xuè,suān xīn wú hèn yì chéng huī。
wù tūn dān yào yí zhēn gǔ,tōu xià yáo chí tuō jiù tāi。
jiāng běi jiāng nán chūn càn làn,jì yán fēng dié màn yí cāi。
注释
- 逞艳:故意展示艳丽(《左传》”逞其私欲”)
- 冻脸:拟人手法(苏轼”冻合玉楼寒起粟”)
- 误吞丹药:化用嫦娥吞药神话(《淮南子》)
- 瑶池:西王母居所(《穆天子传》)
- 得”梅”字:限韵作诗的规则(《红楼梦》诗社活动)
译文
不咏白梅偏咏红梅,争艳绽放醉人眼目。
寒霜留痕如血泪斑斑,酸楚无恨却已心成灰。
似误吞仙丹换了真骨,偷离瑶池蜕去旧胎。
大江南北春光灿烂,寄语蜂蝶莫要胡乱猜疑。
背景
- 时间:约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红楼梦》创作后期
- 历史背景:
- 乾隆朝文字狱高压时期
- 文人借咏物抒怀的风气盛行
- 文学动机:
- 为大观园诗社活动作咏物范本
- 暗写”木石前盟”的悲剧隐喻
赏析
三重艺术维度:
- 色彩象征:
- “白梅/红梅”的二元对立
- “皆是血”的暴力美学
- 神话重构:
- “误吞丹药”的自我救赎
- “脱旧胎”的重生意象
- 生命宣言:
- “春灿烂”的存在证明
- “漫疑猜”的主体性宣告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冻脸有痕”的伤痕美学
- 结构设计:前四句痛苦记忆与后四句新生的对比结构
- 语言策略:”漫”字体现对世俗眼光的蔑视
“冻脸有痕皆是血”七字,既是对李贺”幽兰露,如啼眼”的发展,又开创了伤痕书写的诗性表达。
评价
清代脂砚斋:”此诗是黛玉心魂所化”
近代王国维:”中国最凄艳的咏物诗”
现代张爱玲:”血泪与胭脂的完美融合”
日本学者合山究:”东亚伤痕美学的诗性典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