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咏白海棠

曹雪芹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拼音

zhēn zhòng fāng zī zhòu yǎn mén,zì xié shǒu wèng guàn tái pén。
yān zhī xǐ chū qiū jiē yǐng,bīng xuě zhāo lái lù qì hún。
dàn jí shǐ zhī huā gèng yàn,chóu duō yān dé yù wú hén。
yù cháng bái dì yí qīng jié,bù yǔ tíng tíng rì yòu hūn。

注释​

  1. ​​手瓮​​:手提水罐(《齐民要术》载灌溉器具)
  2. ​​胭脂洗出​​:反用”海棠睡未足”的拟人写法
  3. ​​白帝​​:西方秋神(《周礼》”白帝曰少昊”)
  4. ​​婷婷​​:典出《女诫》”清闲贞静,守节整齐”
  5. ​​露砌魂​​:化用李贺”幽兰露,如啼眼”的意象

译文​

珍重高洁白日掩门,亲手提罐浇灌苔盆。
洗去胭脂显秋阶素影,如冰雪引来露砌精魂。
素到极致方知花更艳,愁绪太多美玉岂无痕?
要报偿秋神须保清洁,默默伫立又到黄昏。

背景​

  • ​​时间​​:约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红楼梦》创作中期
  • ​​历史背景​​:
    • 乾隆朝推崇程朱理学
    • 文字狱高压下的曲笔抒怀
  • ​​文学动机​​:
    • 塑造宝钗”停机德”形象
    • 暗写”金玉良缘”的伦理困境

赏析​

​​三重人格象征​​:

  1. ​​行为意象​​:
    • “昼掩门”的自我约束
    • “自携瓮”的务实精神
  2. ​​色彩哲学​​:
    • “胭脂洗出”的祛媚过程
    • “淡极更艳”的辩证美学
  3. ​​伦理表达​​:
    • “偿白帝”的儒家报应观
    • “不语婷婷”的妇德典范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首创”洗胭脂”的祛媚书写
  • ​​结构设计​​:四联对应”行为-形神-哲理-归宿”
  • ​​语言策略​​:”焉得”的反问强化道德焦虑

“淡极始知花更艳”七字,既是对陶渊明”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发展,又开创了理学美学的诗性表达。

评价​

清代脂砚斋:”宝卿身份自别”
近代王国维:”中国最深刻的理学诗”
现代张爱玲:”儒家淑女的精神自画像”
日本学者合山究:”东亚女性道德的诗性标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