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帘在望

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拼音

xìng lián zhāo kè yǐn,zài wàng yǒu shān zhuāng。
líng xìng é ér shuǐ,sāng yú yàn zi liáng。
yī qí chūn jiǔ lǜ,shí lǐ dào huā xiāng。
shèng shì wú jī něi,hé xū gēng zhī máng。

注释​

  1. ​​杏帘​​:酒旗(《东京梦华录》”酒肆门首排设杈子,以杏帘为记”)
  2. ​​菱荇​​:水生植物(《诗经》”参差荇菜”)
  3. ​​燕子梁​​:化用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4. ​​盛世​​:反讽语(暗指乾隆朝”饥饿的盛世”)
  5. ​​耕织忙​​:典出《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译文​

酒旗招引客人畅饮,远处可见山中庄园。
鹅儿戏水菱荇间,燕栖桑榆屋梁前。
一畦春韭鲜嫩碧绿,十里稻花飘香绵延。
太平盛世没有饥荒,何必辛苦耕种纺线。

背景​

  • ​​时间​​:约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红楼梦》创作中期
  • ​​历史背景​​:
    • 乾隆朝表面繁荣下的民生困顿
    • 文字狱高压下的曲笔抒怀
  • ​​文学动机​​:
    • 为大观园题咏”稻香村”造境
    • 暗讽”盛世”谎言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叙事维度:

  1. ​​空间层次​​:
    • “杏帘-山庄”的由近及远
    • “一畦-十里”的微观到宏观
  2. ​​意象系统​​:
    • 动物意象(鹅、燕)显生机
    • 植物意象(菱、韭、稻)示丰饶
  3. ​​反讽艺术​​:
    • 前六句铺陈田园美景
    • 末二句”盛世”反语点题

艺术突破:

  • ​​通感运用​​:”稻花香”融合嗅觉与视觉
  • ​​结构设计​​:前六后二的”蓄势-反转”结构
  • ​​语言策略​​:”何须”二字暗藏批判锋芒

“十里稻花香”五字,既是对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的继承,又开创了”以乐景写哀”的新范式。

评价​

清代脂砚斋:”反照风月宝鉴”
近代胡适:”乾隆盛世的照妖镜”
现代周汝昌:”红楼诗中最深曲的讽刺”
日本学者伊藤漱平:”东亚讽喻诗的巅峰之作”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