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拼音

yá zhāi wò tīng xiāo xiāo zhú,yí shì mín jiān jí kǔ shēng;
xiē xiǎo wú cáo zhōu xiàn lì,yī zhī yī yè zǒng guān qíng。

注释​

  1. ​​衙斋​​:官署书房(《宋史》”欧阳修在翰林,衙斋萧然”)
  2. ​​萧萧竹​​:化用杜甫”风含翠筱娟娟静”的竹声意象
  3. ​​些小​​:典出《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谦辞
  4. ​​一枝一叶​​:双关语(既指竹枝叶,又喻民生细节)
  5. ​​年伯包大丞括​​:郑燮上司包括(时任山东布政使)

译文​

官舍中卧听竹叶萧萧,疑是百姓痛苦呻吟;
我们这些小小州县官吏,一枝一叶都牵动感情。

背景​

  • ​​时间​​:乾隆十一年(1746年)郑燮任潍县知县时
  • ​​历史背景​​:
    • 潍县连年饥荒
    • 郑燮开仓赈灾遭劾
  • ​​艺术动机​​:
    • 向长官表明心迹
    • 实践”为民请命”的文人操守

赏析​

本诗构建四重政治维度:

  1. ​​听觉政治​​:
    • “萧萧竹”的自然声响
    • “疾苦声”的社会转化
  2. ​​身份自觉​​:
    • “些小吏”的自我定位
    • “总关情”的责任意识
  3. ​​艺术隐喻​​:
    • “一枝一叶”的双重象征
    • “画竹”与”听竹”的官民对话
  4. ​​政治伦理​​:
    • 对上级的委婉劝谏
    • 对下级的示范要求

艺术突破:

  • ​​通感创新​​:首创”竹声-民声”的听觉政治学
  • ​​结构设计​​:从”听”到”疑”到”关”的情感递进
  • ​​语言策略​​:用”些小”强化反讽效果

“一枝一叶总关情”七字,既是对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微型化发展,又开创了官员责任伦理的诗性表达。

评价​

清代纪昀:”二十八字抵得一篇《循吏传》”
近代梁启超:”中国最早的民生政治宣言”
现代费孝通:”官民关系的诗性教科书”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东亚政治伦理的终极诗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