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拼音
chén qǐ kāi mén xuě mǎn shān,xuě qíng yún dàn rì guāng hán。
yán liú wèi dī méi huā dòng,yī zhǒng qīng gū bù děng xián。
注释
- 日光寒:化用李商隐”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反向表达
- 檐流未滴:典出《礼记》”冰泮发蛰,东风解冻”的物候观察
- 梅花冻:双关语(既指实景,又喻文人气节)
- 清孤:反用《楚辞》”世溷浊而莫余知”的孤独美学
- 不等闲:暗含《史记》”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价标准
译文
清晨推门见群山覆雪,雪后初晴云淡日光清寒。
屋檐冰凌未化梅花凝冻,这份清高孤傲非同寻常。
背景
- 时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郑燮71岁
- 历史背景:
- 郑燮罢官后隐居时期
- 文字狱高压下的精神坚守
- 艺术动机:
- 以雪景喻文人操守
- 实践”画格即人格”的美学理念
赏析
本诗构建四重审美维度:
- 空间维度:
- “雪满山”的宏大视野
- “檐流未滴”的微观聚焦
- 温度感知:
- “日光寒”的视觉寒冷
- “梅花冻”的触觉联想
- 时间凝固:
- “未滴”的瞬间定格
- “冻”字的永恒意味
- 精神象征:
- “清孤”的双重解读(景/人)
- “不等闲”的价值重估
艺术突破:
- 通感运用:创造”光寒-花冻-清孤”的感官链
- 结构设计:前三句铺陈,末句点题的金字塔结构
- 意象创新:将”檐流未滴”转化为精神符号
“一种清孤不等闲”七字,既是对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意境突破,又开创了文人精神的新表达范式。
评价
清代袁枚:”二十八字写尽冰雪操守”
近代王国维:”中国孤高美学的典范”
现代朱光潜:”物我同一的巅峰之作”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东亚雪景诗的终极表达”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