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龚自珍

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也曾糜太仓粟,夜间邪许泪滂沱。

拼音

zhǐ chóu yī lǎn shí fū duō,xì suàn qiān sōu dù cǐ hé。
wǒ yě céng mí tài cāng sù,yè jiān yé hǔ lèi pāng tuó。

注释​

  1. ​​筹​:计算(《说文》”筹,算也”)
  2. ​​邪许(yé hǔ)​​:纤夫号子(《淮南子》”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3. ​​糜太仓粟​​:耗费国库粮食(《史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4. ​​滂沱​​:典出《诗经》”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译文​

一根纤绳需十名纤夫,细算千船渡河的代价。
我也曾虚耗国家俸禄,夜闻号子泪如雨下。

背景​

  • ​​时间​​: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48岁
  • ​​历史背景​​:
    • 漕运腐败与民生疾苦
    • 鸦片战争前夕的社会危机
  • ​​文学动机​​:
    • 揭露官僚体制的剥削
    • 知识分子的自我忏悔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批判维度:

  1. ​​数学揭露​​:
    • “一缆十夫”的个体代价
    • “千艘渡河”的系统性剥削
  2. ​​身份反思​​:
    • “曾糜太仓”的自我解剖
    • “泪滂沱”的共情转化
  3. ​​声音政治​​:
    • “邪许”号子的底层呐喊
    • 沉默官僚体系的对照

艺术突破:

  • ​​数据意象​​:用数学计算解构漕运体系
  • ​​忏悔体式​​:开创士大夫自我批判传统
  • ​​夜泪意象​​:颠覆”夜雨”的古典抒情模式

“夜间邪许泪滂沱”七字,既是对杜甫”朱门酒肉臭”的现代发展,又开创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新诗风。

评价​

清代魏源:”三百年来第一讽喻诗”
近代梁启超:”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觉醒”
现代鲁迅:”最痛切的自剖文学”
日本学者竹内好:”东亚批判诗歌的里程碑”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