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物人寰少,犹蒙忧患俱。
春深恒作伴,宵梦亦先驱。
不逐年华改,难同逝水徂。
多情谁似汝?未忍托禳巫。
拼音
gù wù rén huán shǎo,yóu méng yōu huàn jù。
chūn shēn héng zuò bàn,xiāo mèng yì xiān qū。
bù zhú nián huá gǎi,nán tóng shì shuǐ cú。
duō qíng shuí sì rǔ?wèi rěn tuō ráng wū。
注释
- 故物:旧相识(陶渊明”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 忧患俱:典出《孟子》”生于忧患”
- 逝水徂:化用《论语》”逝者如斯夫”
- 禳巫:驱邪的巫师(《周礼》”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 先驱:出自《楚辞》”前望舒使先驱兮”
译文
人间故交渐零落,唯有忧患常相伴。
春深时节总相随,夜半入梦更抢先。
不随年华共老去,难似流水同消逝。
世间谁似你多情?不忍求助驱邪巫。
背景
- 时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袁枚78岁
- 历史背景:
- 晚年经历亲友相继离世
- 文字狱高压下的精神困境
- 文学动机:
- 探索忧患意识的诗化表达
- 实践”性灵说”的深刻内省
赏析
本诗构建三重生命体验:
- 时间维度:
- “年华改”的生理衰老
- “逝水徂”的宇宙规律
- 情感维度:
- “恒作伴”的忠诚拟人
- “多情”的反讽表达
- 存在维度:
- “先驱”的宿命感
- “未忍”的主动选择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将”忧患”人格化为终身伴侣
- 结构设计:从客观描述到主观抉择的递进
- 反讽艺术:用”多情”解构传统忧患观
“多情谁似汝?未忍托禳巫”十字,既是对屈原”长太息以掩涕”的现代回应,又开创了存在主义诗歌的先声。
评价
清代赵翼:”八十老翁最沉痛之作”
近代王国维:”中国最早的生存困境诗”
现代鲁迅:”直面苦难的典范文本”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东亚生命哲学的终极表达”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