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山水淡宜秋,波浪潺湲绕郭流。
髣髴巴渝东去路,一帆风雨峡中舟。
拼音
lì zhōu shān shuǐ dàn yí qiū,bō làng chán yuán rào guō liú。
fǎng fú bā yú dōng qù lù,yī fān fēng yǔ xiá zhōng zhōu。
注释
- 利州:今四川广元,嘉陵江上游重镇(《元和郡县志》)。
- 髣髴:仿佛(《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
- 巴渝:重庆古称(《华阳国志》”巴子之都”)。
译文
利州的秋日山水素淡相宜,潺湲的碧波绕着城郭静静流淌。
这江路仿佛通向巴渝的东去水道,恍惚看见一叶孤舟正穿越风雨峡江。
背景
本诗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秋,张问陶36岁自京返川途经广元时所作。诗人以”淡宜秋”的审美眼光观照故乡山水,通过”绕郭流”的静谧与”风雨舟”的动荡对比,在虚实相生的画面中,展现对巴蜀故土的深切眷恋与宦游漂泊的复杂心绪。
赏析
- 色彩构图
(1)”淡宜秋”以水墨调性统摄全篇;
(2)”碧波”与”风雨”形成青灰色彩渐变。 - 空间叙事
(1)实景:利州城郭的环绕式水系描写;
(2)虚景:巴渝峡江的想象性场景延伸。 - 炼字艺术
(1)”绕”字写江流缠绵,”穿”字状舟行险峻;
(2)”髣髴”双声词营造朦胧美感。
评价
- 当世评点
(1)袁枚赞”淡宜秋”:”四字得蜀山神韵”;
(2)洪亮吉批评”风雨舟”过显,”未若王阮亭含蓄”。 - 后世定位
(1)《清诗别裁集》列为”性灵派山水诗典范”;
(2)钱仲联指出此诗体现”张问陶对故乡山水的现代性审美”。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