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五日春已半,淮南风物剧骎骎。
麦苗乱茁垂杨岸,蝴蝶交飞花树林。
白羽徵兵吴会远,黄巾掠地海堧深。
何时戍罢狼烟净,击壤长从田父吟。
拼音
èr yuè wǔ rì chūn yǐ bàn,huái nán fēng wù jù qīn qīn。
mài miáo luàn zhuó chuí yáng àn,hú dié jiāo fēi huā shù lín。
bái yǔ zhēng bīng wú huì yuǎn,huáng jīn lüè dì hǎi ruán shēn。
hé shí shù bà láng yān jìng,jī rǎng cháng cóng tián fù yín。
注释
- 骎骎:马速行貌(《诗经·小雅》”驾彼四骆,载骤骎骎”),此处喻春色疾驰。
- 白羽:指清军(古代羽书征兵,白羽表紧急)。
- 击壤:古歌谣《击壤歌》,喻太平(《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
译文
二月初五春已过半,淮南风光如骏马般疾驰眼前。
麦苗在垂杨岸边疯长,蝴蝶在花树丛中穿梭翩跹。
可叹白羽征兵令远达吴会,黄巾余孽仍在海滨肆虐蔓延。
何时能停战火狼烟散尽,像古时田父击壤歌唱太平丰年?
背景
本诗作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春,王士禛63岁任刑部尚书时巡视淮阴所作。诗人以”春色骎骎”的蓬勃反衬”白羽征兵”的肃杀,通过”麦苗蝴蝶”的田园美景与”黄巾掠地”的战乱现实对照,在”击壤歌”的远古理想中,展现盛世官僚对和平的深切期盼与对民生疾苦的隐忧。
赏析
- 矛盾构图
(1)”乱茁”的生机与”徵兵”的破坏形成张力;
(2)”交飞”的蝶舞与”掠地”的暴行构成残酷反衬。 - 时空交织
(1)当下:”海堧”战火与”垂杨岸”春景并存;
(2)未来:”狼烟净”的愿景与”击壤”的古意呼应。 - 炼字艺术
(1)”剧”字强化春色扑面感,”乱”字写植物野性;
(2)”净”字以清洁意象消解”狼烟”的污浊。
评价
- 当世评点
(1)朱彝尊赞”蝴蝶”联:”十四字写尽淮甸春魂”;
(2)赵执信批评”黄巾”过露,”有违盛世诗教”。 - 后世定位
(1)《清诗别裁集》列为”康熙战争诗变调”;
(2)钱仲联指出此诗体现”神韵派介入现实的转向”。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