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目

王士禛

苍苍远烟起,槭槭疏林响。
落日隐西山,人耕古原上。

拼音

cāng cāng yuǎn yān qǐ,qī qī shū lín xiǎng。
luò rì yǐn xī shān,rén gēng gǔ yuán shàng。

注释

  1. 槭槭​​:树叶摩擦声(欧阳修《秋声赋》”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
  2. ​​古原​​:古老原野(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译文

远处升起青灰色的袅袅炊烟,稀疏的树林传来沙沙叶响。
夕阳缓缓隐没在西山背后,农人仍在古老的原野上耕作。

背景

本诗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秋,王士禛51岁任詹事府少詹事时巡视京郊所作。诗人以”远烟疏林”的视听印象起笔,通过”落日隐山”的宏阔与”人耕古原”的细微对照,在二十字的极简篇幅中,展现对农耕文明的礼赞与士大夫对民间生活的静观体悟。

赏析

  1. 感官交响​​
    (1)视觉:”苍苍”的朦胧烟色与”落日”的辉煌形成层次;
    (2)听觉:”槭槭”的落叶声强化秋野静谧。
  2. ​​时空结构​​
    (1)时间:”落日”的短暂与”古原”的永恒并置;
    (2)空间:”远烟”的垂直上升与”人耕”的水平延展呼应。
  3. ​​炼字艺术​​
    (1)叠词:”苍苍”状烟霭,”槭槭”拟秋声;
    (2)”隐”字写日落动态,”耕”字定格劳动瞬间。

评价

  1. 当世评点​​
    (1)朱彝尊赞”人耕古原”:”五字尽得《豳风》遗意”;
    (2)赵执信批评”槭槭”过僻,”有违自然”。
  2. ​​后世定位​​
    (1)《清诗别裁集》列为”神韵派田园小诗典范”;
    (2)钱仲联指出此诗体现”王渔洋以官眼观民瘼的视角”。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