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

王士禛

晨雨过青山,漠漠寒烟织。
不见秣陵城,坐爱秋江色。

拼音

chén yǔ guò qīng shān,mò mò hán yān zhī。
bù jiàn mò líng chéng,zuò ài qiū jiāng sè。

注释

  1. 秣陵​​:南京古称(《三国志·吴书》”改秣陵为建业”)。
  2. ​​漠漠​​:弥漫状(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3. ​​织​​:化用范仲淹《苏幕遮》”烟织芳草萋萋”。

译文

晨雨初停的青山上,寒烟如纱般密密交织。
望不见远处的秣陵城,独坐沉醉在这秋江的秀色里。

背景

本诗作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秋,王士禛56岁任詹事府詹事时途经江宁(今南京)所作。诗人以”晨雨寒烟”的朦胧意象开篇,通过”不见秣陵”的视觉阻隔与”坐爱江色”的心灵沉浸,展现对六朝古都的历史疏离感与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超脱。

赏析

  1. 意象经营​​
    (1)”寒烟织”以纺织意象写雾气动态;
    (2)”秋江色”的抽象概念被”坐爱”具象化。
  2. ​​空间处理​​
    (1)近景:”青山寒烟”的实体存在;
    (2)远景:”秣陵城”的视觉缺席引发想象。
  3. ​​炼字艺术​​
    (1)”过”字状雨势渐收,”织”字赋烟霭质感;
    (2)”爱”字直抒胸臆,突破神韵派含蓄常规。

评价

  1. 当世评点​​
    (1)朱彝尊赞”寒烟织”:”五字得南宗画意三昧”;
    (2)赵执信批评”坐爱”过直,”有违神韵”。
  2. ​​后世定位​​
    (1)《清诗别裁集》列为”康熙山水小诗典范”;
    (2)钱仲联指出此诗体现”王渔洋从神韵向性灵的过渡”。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