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台

王士禛

大业那堪问,长城怨有馀。
回头成一笑,三十六封书。

拼音

dà yè nà kān wèn,cháng chéng yuàn yǒu yú。
huí tóu chéng yī xiào,sān shí liù fēng shū。

注释

  1. 吴公台​​:隋炀帝在扬州所建行宫遗址(《隋书·炀帝纪》)。
  2. ​​三十六封书​​:隋炀帝三下扬州,史载其”玺书日数十发”(《资治通鉴》)。
  3. ​​长城怨​​:指隋亡于滥用民力修运河、长城(《隋书·食货志》)。

译文

隋炀帝的千秋大业何必再提,修长城留下的民怨至今未消。
回首这段历史只能付之一笑——当年他可是日发三十六道诏书炫耀功劳!

背景

本诗作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秋,王士禛66岁任刑部尚书时巡视扬州所作。诗人面对隋炀帝行宫遗址,以”大业难问”的冷峻起笔,通过”长城民怨”的历史批判与”三十六书”的荒诞细节,在”回头一笑”的黑色幽默中,展现对暴政的讽刺与对历史循环的深刻洞察。

赏析

  1. 反讽艺术​​
    (1)”那堪问”的否定与”有馀怨”的延续形成历史张力;
    (2)”一笑”的轻松表象下暗藏对专制暴政的冷峻批判。
  2. ​​细节撬动​​
    (1)以”三十六书”的行政荒诞解构”大业”神话;
    (2)”长城”作为暴政符号与”诏书”形成权力互文。
  3. ​​炼字艺术​​
    (1)”堪”字写历史评价的艰难,”馀”字状怨恨绵长;
    (2)”成”字将沉重历史转化为瞬间表情,举重若轻。

评价

  1. 当世评点​​
    (1)朱彝尊赞”三十六书”:”五字剥尽暴君画皮”;
    (2)赵执信批评”一笑”过谑,”有失诗教庄重”。
  2. ​​后世定位​​
    (1)《清诗纪事》列为”康熙咏史讽喻诗代表作”;
    (2)钱仲联指出此诗体现”神韵派以淡笔写浓史的突破”。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