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拼音
wú tóu chǔ wěi lù rú hé,yān yǔ qiū shēn àn bái bō。
wǎn chèn hán cháo dù jiāng qù,mǎn lín huáng yè yàn shēng duō。
注释
- 头楚尾:江西代称(《方舆胜览》”豫章之地为吴头楚尾”)。
- 寒潮:指秋日长江潮汛(《月令辑要》”八月江湖上”)。
- 雁声:化用赵嘏《长安秋望》”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译文
这吴楚交界的路途究竟通向何方?深秋烟雨中,江面的白浪显得格外阴沉。
傍晚时分趁着寒潮渡江而去,只见两岸黄叶满林,空中雁声阵阵。
背景
本诗作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秋,王士禛57岁任户部右侍郎时巡视江西途中所作。诗人以”吴头楚尾”的地理迷思开篇,通过”烟雨暗波”的视觉压抑与”黄叶雁声”的听觉萧瑟,在”趁潮渡江”的紧迫感中,展现宦游士子对前途的迷茫与对秋意的敏感体察。
赏析
- 意象经营
(1)色彩:”烟雨”的灰暗与”黄叶”的明艳形成对冲;
(2)声音:”雁声”的凄清打破”寒潮”的沉默。 - 空间叙事
(1)水平:”渡江”的横向移动与”雁声”的纵向传播交织;
(2)心理:”路如何”的迷茫与”声多”的纷扰内外呼应。 - 炼字艺术
(1)”暗”字赋予白波情绪,”趁”字写出行紧迫;
(2)”多”字既状雁群之众,又喻愁绪之浓。
评价
- 当世评点
(1)朱彝尊赞”烟雨暗波”:”七字写尽江秋魂魄”;
(2)赵执信批评”雁声多”过直,”未若含蓄”。 - 后世定位
(1)《清诗别裁集》列为”康熙羁旅诗代表作”;
(2)钱仲联指出此诗体现”神韵派以简淡写浓愁的手法”。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